微信|餐饮场景创新不能只停在方法层面,深入其中才能得其利且不受其害( 二 )


即使不谈创新二字 , 行业场景的变化让行业收入方式及体量有了相应的变化 , 这在餐饮业确实是一大事实 。
我们确实是看到场景的变化推导了收入结构的变化 , 如有了更多的门店、更多的收入渠道 , 哪怕在人口总量未有大增长的情况下 , 场景的变化也确实会带动收入方面的变化 。
但我们不能绕过一个未经证明的基础预设:为什么人口总量不变 , 更多的门店、更多的收入渠道能带来更多的收入?

场景如何创新不仅是学术问题 , 更需要过市场价值匹配这一关
为什么需要考虑到基础预设的有效验证?
答案并不复杂 , 假设不经过这个基础预设 , 品牌直接入手场景方面的增量 , 结果可能会非常残酷 。
我们先来盘点关于市场已有的场景创新案例 。
以生日蛋糕的商业场景为例 , 传统生日蛋糕的供应和消费场景是分离的 , 在最早的时候 , 顾客需要去蛋糕店选品 , 再备注款式、日期以及自提或者配送等 。 在近些年 , 一些烘焙品牌逐步将场景放到线上 , 顾客通过外卖平台或者电商渠道就能下单 , 即日达或特定日达等 。 在传统场景下 , 商家只需要将蛋糕做好并送达就行了 , 该商业行为的价值是供需分离的 , 因为产品场景和消费场景隔着较远的路 。
熊猫不走蛋糕这个品牌就是将产品场景和消费场景做了打通 , 比如配送员承担了庆生的角色 , 严格来说 , 这个商业模式的转变应该标注为对新场景打通 。 由于市场有这样的需求 , 这个场景打通极具商业意义 , 这才促成了此举的价值 。
蛋糕是一个低频场景 , 我们回到更高频的零食消费 , 在常规零食场景下 , 传统零食和传统蛋糕都仅仅是一个产品供应、单方面的解决方案而已 。

之所以选择以1996年为时间曲线的发展节点 , 是因为在这一年奥利奥进入了中国市场 。 如果早前奥利奥仅仅是卖产品 , 那么它的未来可能会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市场产品下 , 但奥利奥通过营销方法、打开了“饼干+好玩”的新场景 , 最终脱颖而出 , 而在近些年 , 奥利奥进入了餐饮门店 , 成为其它饼干、蛋糕、奶茶等的基础原材料 , 此时它的场景覆盖面又一次增大 。
我们再来看坚果 , 2011年之前 , 坚果企业不过千余家 , 到了2011年之后 , 通过整合产业链 , 坚果品类摆脱了无品牌的散卖称重模式 , 品牌化、便利化的新场景再次被打通 。 2012年 , 三只松鼠成立 , 在新场景赋能下 , 2019年7月12日 , 三只松鼠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 试想一下 , 如果还是走固有的散卖产品模式 , 一家坚果企业需要多少年才能上市?由此可见场景创新的经济魅力 。
回到餐饮业 , 西贝也是一个鲜明的案例 , 早前的西贝只有堂食 , 当外卖成刚需时 , 西贝也做起了外卖 , 而当零售及新零售较火的时候 , 我们可以看到西贝不仅提供餐饮服务 , 还在门店提供零售产品 , 更包括在诸多电商渠道销售零售产品 , 范畴涵盖了食品、冻品、速冻料包、厨房用品等 。

再比如火锅和烧烤 , 过去大家会认为火锅烧烤的外卖场景是个伪命题 , 经过了疫情的洗礼 , 我们会发现 , 大多火锅品牌和烧烤品牌都能点外卖了 。 为什么火锅、烧烤的外卖场景能起来 ,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
其一是供应端 , 可以简单理解为商家有能力;其二是需求端 , 指的是消费者愿意付费;其三是连接端 , 如有电商外卖等平台做供需打通;其四是价值端 , 顾客能持续付费且能被满足、商家能持续盈利、平台有持续收益 。
PS:其中的“连接端 , 如电商外卖等平台” , 这是狭义的定义 , 如果没有平台 , 承载服务的各类商家包括品牌本身都可以属于此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