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广告寒冬,为什么美妆企业还在大肆“花钱”?( 二 )


那为什么 , 明明是受宏观环境影响最大的行业 , 但企业们却反而逆势加大广告投放 , 甚至成为广告行业最大的客户呢?
/ 02 /不得不投入的营销:前有用户心智 , 后有供给侧红利
美妆企业的营销费用逆势增长 , 既有美妆品类依赖营销驱动的属性原因 , 也受行业格局变化的影响 。
相比其他行业 , 美妆企业更依赖营销驱动 。 上美集团就曾在总结美妆广告投放时提到“打广告 , 不一定能做成品牌 , 不打广告 , 很难做成品牌 。 ”
这种对广告营销的依赖也体现在财报中 , 美妆企业的营收与销售费用共荣共生 , 两者呈现正比关系 , 营销费用增长往往能够带动营收增加 。 比如 , 今年前三季度 , 贝泰妮营销费用同比增长36.8% , 营收随之增长37% 。 但上海家化营销费用出现下降(-18%) , 相应的营收也出现下滑(-9%) 。
但反观其他行业 , 大部分企业的销售与营收不一定呈现正比 , 即使销售费用下降 , 企业也有可能实现营收增长 , 比如 , 今年前三季度 , 美的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3% , 但用户出于对家电的刚性需求 , 美的营收仍然实现了3.5%的同比正增长 。
相比之下 , 美妆企业更依赖营销 , 是因为化妆品作为可选消费 , 用户并没有对化妆品的刚性需求 , 在经济下行时 , 用户往往最容易缩减对美妆的消费 , 此时 , 行业更需要通过广告刺激用户需求 。
此外 , 化妆品迭代速度快、消费者粘性低 , 企业也不得不长期投入营销 , 来抢夺用户心智 。 尤其是对于国内品牌来说 , 国货美妆并未形成较强的用户认知 , 消费者在购物时 , 更多关注的是产品而非品牌 。 抖音数据显示 , Q3抖音美妆搜索量TOP50中 , 与品牌相关的关键词占比为18% , 其中 , 搜索量前10的关键词中仅一个和品牌相关 , 其余均是美白、熬夜等产品功能的搜索 。 国内美妆品牌尚未形成用户心智 , 也倒逼了国内美妆企业依然要进行持续营销 。
除产品品类外 , 行业格局的变化 , 也刺激了企业加大营销 。 美妆行业正迎来分化 , 供给端正迎来市场出清 , 不少中小品牌开始退出市场 , 根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告》数据 , 过去一年 , 至少有404家化妆品生产企业注销 , 能够占到行业总数的10% 。
美妆行业出清 , 除了疫情影响带来成本增加外 , 行业进入门槛的提升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
行业门槛提升受监管影响 , 在去年5月 , 药监局提出上市销售的美妆产品配方必须在网站备案 。 这意味着 , 中国美妆行业的监管开始注重事前审批 。 无论品牌方、生产方还是原材料商 , 其配方、产品原料必须保证百分百无瑕疵、无掺假才可通过 , 最终会导致了一大批企业被洗下牌桌 。
而留下来的品牌 , 为了拿到出清的份额 , 自然会加大营销力度来获客 。 因此 , 能够看到 , 虽然美妆市场规模下降 , 但头部品牌通过大手笔的销售费用大多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 , 比如 , 今年前三季度 , 华熙生物、珀莱雅、贝泰妮的营收增速均在30%以上 。
虽然营销带来了增长 , 但美妆品牌也面临着提升营销效率的挑战 。
/ 03 /流量红利消失 , 美妆或迎来营销效率“大考”
与几年前相比 , 即使是头部美妆品牌也面临着销售费用率持续升高的趋势 。 比如 , 与2020年前三季度相比 , 华熙生物、珀莱雅的销售费用率均同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 。
营销费用率提升 , 意味着 , 与之前相比 , 企业获得相同的一笔收入 , 需要较以往付出更多的销售费用 。 营销效率出现下降也不难理解 , 新兴渠道兴起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消耗殆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