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价值|找到自己发展节奏的快手,挺好

品牌价值|找到自己发展节奏的快手,挺好

快手在一段时间的模仿、摸索和调整后 ,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 , 建立起独特的生态体系 , 用户画像也更加多元化 。 快手被头部吃掉的担忧暂时消失 , 后续还需要坚持差异化的发展思路 , 不断拓宽自己的护城河 。


如果 , 整个互联网世界是一颗星球 , 有些公司像是连在一起的大陆板块 , 业务之间有重叠和交集 , 甚至会为了争夺地盘短兵相接 。 有些公司 , 则特别像是大洋之中的澳洲 , 生态、用户、演进方式 , 都自成一派 , 比如“老铁”钟爱的快手(01024.HK) , 和二次元圣地B站(BILI.US) 。

大陆板块资源丰富 , 对大洋中孤独的岛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 “破圈”一度成为他们的关键词 , 但结果各有不同 。 B站摆脱了“二次元网站”的定义 , 成功破圈;快手则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后 , 依旧无法摆脱“下沉”的标签 。
不能重新定义自己 , 也不像B站一样用年轻人的故事让投资人买单 , 快手难道就应该被看空吗?未来的潜力在哪里?
其实 , 看看真实世界里的澳洲 , 没有一味改变原本的生态 , 只是在经济等方面加强了与外界的互联互通 , 发展得也不错 。 快手是否也能在不改变自己原本生态的前提下 , 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 走出自己独特的演进路线?
11月23日 , 快手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 , 财报显示 , 快手APP的DAU、MAU均创历史新高;营收205亿元 , 同比增长33.4% , 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30.6% 。 11月24日港股开市后 , 快手果然股价大涨 。
事实证明 , 找到了自己发展节奏的快手 , 挺好 。
除了“老铁” , 谁还用快手?快手 , 一度是老铁们的聚集地 。 但是 , 现在其独特的自有生态体系之下 , 快手的内容既有深度(在某些垂类领域的深耕) , 也有广度(覆盖内容类别多) 。 既然纵深和横向均有布局 , 快手的用户早已不像大家认为的一样 , 只有下沉市场“老铁” 。
举个例子 , 吴姥姥是时年72岁的同济大学退休教授 , 通过在快手进行趣味性的物理学知识科普 , 号称帮助孩子们“不刷题学物理” , 用扫把演示宇宙射线的轨迹、用铁锅解说FAST天眼 , 受到无数学生和物理爱好者的欢迎 ,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也对其做了积极评价 。
快手的直播中 , 吴姥姥与29岁的物理博士后周思益连麦 , 用幽默通俗的语言解答了网友们的物理问题;还与“科学爷爷”戴博士一起 , 为观众直播了一场物理和化学的趣味“对决” 。
吴姥姥只是快手今年在泛知识领域做的许多尝试之一 。 根据《快手知识社交生态报告》 , 快手知识内容创作者总量已经超过54万 。 专业有趣的知识内容能吸引更多高学历人群加入快手的大家庭 , 改变快手的用户学历结构;泛知识内容也是家长们愿意让孩子在空闲时间观看的 , 同样可以改变快手用户的年龄结构 。
从最初以下沉市场“老铁”接地气的视频 , 到现在多元丰富的生态体系 , 快手内容的搭建是慢慢完成的 , 对多元用户的吸引也是逐渐产生的 。 不是一蹴而就 , 人们往往很难感知到变化 。
2021年第三季度 , 快手应用的DAU及MAU分别达到3.204亿及5.729亿 , 同比增速由Q2的11.9%及6.7% , 加速提升至17.9%及19.5% 。 单季度增加6670万月活用户 , 也创下了2020年二季度以来的季度净增新高 。
如此庞大的活跃用户群体 , 不可能是由单一人群构成的 。 量变最终产生质变 。 现在快手UP主有高学历人才、普通的农耕居民、七八十岁的老人 , 也有00后骑行全世界的小伙儿和女保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