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智能音箱的终局是什么?( 二 )


不同于阿里聚焦的IoT场景 , 百度尝试在加固家庭场景的基础上 , 将智能助手从家庭场景中走出来 , 比如查询菜谱教程以及作为智能家居的总开关 。 其实小度的初衷并不难理解 , 解决的是从了解到认可之间的消费心理变化 , 刺激用户在感受过“智能音箱”的新鲜感后 , 产生购买欲的爆发式增长 。
反观小米 , 另辟蹊径在“生态链布局”上玩得风生水起 。
事实上 , 小米自2012年起就开始布局智能家居生态链 , 凭借着“性价比”的硬件产品与大量关联的智能家居先行一步 , 对产品进行赋能 , 在智能音箱和语音交互出现后 , 他们的IoT战略进一步升级为AIoT战略 , 用语音操控智能音箱与其他设备交互 , 到了2019年 , 小米又推出了新战略“1+4+N硬件入口”(1是手机 , 4是电视、音箱、笔记本和路由器 , N则是生态链中的众多产品)
这在小米当年第三季度财报中 , 也得到了体现 , 与2018年同期相比 , 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了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的用户数已达560万 , 同比增长了59%;小米AIoT平台连接的设备总量也同比增长了35.8%至2.89亿台 。
虽然对赚钱模式还在摸索中 , 但在百度、阿里、小米等玩家们看来 , 智能语音及其载体—智能音箱在打开物联网场景上具有关键性作用 , 达成了共识 ,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 。
智能音箱的B与C相较于移动互联网 , “物联网+5G”使可联网的设备类型和数量有了质的提升 。 在技术、软件环节的语音助手 , 可能处于相对集中的市场 , 但落到终端硬件产品上 , 形态却非常分散 , 可以是智能音箱、智能台灯、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多元品类 , 难以形成像手机一样的刚需产品 。
非刚需和多样化 , 再叠加价格战带来的低利润甚至负利润 , 使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to C、to B双重布局 。
在to B布局上 , 一是在生产链上往上游走 , 在自己生产终端以to模式为智能音箱赋能的同时也向其他企业提供语音语义算法或模组 。 比如科大讯飞是天猫精灵、小爱同学的供应商 , 为这些产品提供了麦克风阵列、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回声消噪和语音增强等技术方案;二是把智能音箱批量卖给B端客户 , 比如渗透式覆盖酒店、学校等 。
在内容生态的建设上 , 小度跑在了天猫精灵和小米前面 。 小度最早着手于内容生态的构建 , 打造了囊括爱奇艺、好看视频、腾讯视频、优酷、B站、芒果TV、快手、抖音、咪咕等在内的视频内容生态 , 通过与QQ音乐以及环球、太和音乐等版权方的合作 , 覆盖了数千万量级歌曲 , 以及在游戏、在线教育课程等垂直内容上的布局 。
天猫精灵也有意弥补内容上的短板 , 去年投入100亿元用来改造内容生态 , 全面接入阿里文娱、健康、教育、购物等内容和服务能力 。 考虑到有屏智能音箱的市场存量 , 无屏化的天猫精灵在与抖音、快手、B站等内容大户谈定制化合作时 , 可能会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 像小米那样依托封闭的IoT生态留住用户 , 或许更适合现阶段的天猫精灵 。
在进行新一轮的战略选择时 , 小度的内容生态决定了向C端消费者的倾斜 , 商业逻辑和进化思路都围绕消费者进行 。 天猫精灵做大B端业务的商业逻辑也有着某种必然性 , 无屏智能音箱的交互集中在指令性 , 可以说是家庭IoT控制中心的天然场景 。
小度选择做大C端市场的原因 , 主要是基于庞大的用户需求催化产品技术层面的进步 , 继而加速智能语音的技术突围 , 以此巩固自身在智能语音赛道上的领先地位 。 与此同时 , 小度并没有放弃对IoT生态的布局 , 上半年刚发布了自己的鸿鹄语音芯片 , 尝试从软硬两个维度赋能第三方硬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