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沈南鹏对话DST创始人:元宇宙平台只能由科技巨头创建( 二 )


Yuri Milner认为给予股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虽然初创公司占据劣势 , 但他们之所以能挑战巨头 , 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创始人的动机 。 创始人的动机转化成为他们对公司的主人翁精神 , 以及努力去招聘最好的人才 , 并且让他们共同持有公司股份 。 即便是最好的工程师 , 他们在这些大的成熟企业中也没办法获得足够的股权 , 所以这些初创企业创始人最有效的武器 , 就是给团队合理的股份 , 一起去分享未来的成功 。 这就是创企业能够与巨头竞争的最有效的武器 。 ”
沈南鹏与Yuri Milner对话 / 图片来源:红杉中国
Facebook是DST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 , 最近Facebook把名字改成了Meta , 而且元宇宙(Metaverse)也变成了新兴词 , 成为现下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 沈南鹏表示 , 两年前 , 他和Yuri Milner一起看了电影《头号玩家》 , 讨论这可能就是未来虚拟世界的样子 , 人们会花费大量时间沉浸在这个世界中 。
如今元宇宙最大的应用是在游戏方面 , 但Yuri Milner相信 , 这仅仅是个开端 。 不少科技从业者或许都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到元宇宙之中 , 但他们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
Yuri Milner认为 , 元宇宙平台只可能由那些大型公司创建 , 比如Facebook、腾讯 , 或者是其他的大型成熟公司 。 因为真正要建立核心平台需要很多的投资 , 每年都需要投入几十亿美金或者更多 , 而且需要持续投资10-20年 , 这种做法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做到 。
元宇宙不仅对软件 , 同时也对新的硬件开发 , 甚至是新的处理器有要求 , 而硬件投资也同样需要很大的投入 。 元宇宙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 , 才能做到和人体无缝协作和互动 , 去模仿人类的动作 , 而且传感器还得足够小 , 不能打扰人的正常动作 , 这本身也要求非常大的投资 。 另一方面 , 元宇宙是一个极为开放的环境 , 需要围绕这些硬件做大量的应用程序开发 。
初创企业如何持续创新?
无独有偶 , Satya Nadella显然对元宇宙也十分感兴趣 。
他说:“元宇宙跨越物理和数字世界 , 将人、物、场在商业和消费互联网中融于一处 。 我们或许不该把它看作是单独的消费市场 , 或企业级市场的现象 , 因为融合可能才是必需的 。 从某种意义上看 , 疫情中视频会议的普及已经让我们多少体验到了一个2D的元宇宙 。 那么 , 如果有一个3D的元宇宙又会怎样呢?能够真正超越空间和时间 ,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 我对这些感到非常兴奋 。 ”
沈南鹏与Satya Nadella对话 / 图片来源:红杉中国
Satya Nadella提到视频会议就像一个2D元宇宙 。 在当天的另一场对谈中 , 袁征也提及 , 现在的Zoom视频只是二维的 , 他很期待未来利用人工传感技术等 , 或许能让人体验拥抱的感觉、闻到熟悉的气味 , 让人们使用Zoom时的场景变得立体而丰富 。
袁征表示:“我们才刚起步 , 从2030年和2035年往回看 , 今天的Zoom就是一个二维的视频 。 想象有一天我们做了一个产品 , 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 , 不管在任何地方 , 按一下加入Zoom会议 , 即使讲不同的语言 , 可以互相理解 。 有AR技术、智能技术、人工传感器技术 , 所有加在一起 , 我觉得10-15年以后Zoom会做得比面对面交流还要好 。 ”
袁征想象着一个三维的Zoom场景 / 图片来源:红杉中国
创新无远弗届 , 无论是袁征对于Zoom未来场景的展望 , 还是Satya Nadella对于元宇宙的期待 , 都离不开人类的持续创新 。 而资本机构经常要跟早期创业者打交道 , 因此Satya Nadella向沈南鹏提问 , 一家初创企业在取得成功之后 , 该如何保持创新活力?如何营造一种创新文化 , 让企业能够不断把握新趋势 , 甚至创造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