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对话李国杰:突破麦肯锡和图灵的框框,人工智能要解决大问题丨GAIR 2021

东莞|对话李国杰:突破麦肯锡和图灵的框框,人工智能要解决大问题丨GAIR 2021
文章插图

挑战NP-hard级别难题,走向工程化基础科研。
作者 | 莓酊
编辑 | 岑峰、青暮
承载东莞突破固有发展路径而生的松山湖,是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东莞启动的“科技东莞”计划中,李国杰是最早参与合作的开拓者。如果细数中国IT界的商业大咖,他的名字似乎鲜为人知。但你一定听闻过我国本土高技术品牌:“曙光”和“龙芯”。而李国杰正是它们背后的布局者和缔造人。鸿儒硕学的李国杰似乎与人们津津乐道的商业传奇形象大相径庭,他更像一位深耕学术的大先生,试图在科研、技术和产业之间,搭起一座融会贯通的桥梁。
目前,李国杰兼任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大部分时间住在东莞松山湖。
2021年,松山湖吹响了“改革、创新、再出发”的号角,而“创新”也恰恰是李国杰最看重的一点。

1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东莞|对话李国杰:突破麦肯锡和图灵的框框,人工智能要解决大问题丨GAIR 2021
文章插图

【 东莞|对话李国杰:突破麦肯锡和图灵的框框,人工智能要解决大问题丨GAIR 2021】2021 GAIR大会现场
李国杰之前撰文道,创新的关键不仅仅是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企业的眼界、实力和科技创新活力也很重要。
他也曾对国内AI研究的创新能力表示了担忧。“虽然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发表了大量的 AI 论文和专利等,在智慧城市建设、抗击新冠疫情、筹备北京冬奥会等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出现了一些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的AI落地成果。但我们的研究多数是技术驱动、论文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研究较少。”
早在2006年,李国杰就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中指出:“尽管我国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都很弱,但我认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技术转移。”这也正是他自己做曙光计算机和龙芯CPU产业化的深刻体会,在担任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期间,他也将“技术转移”作为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关键,并推动了计算所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
2011年李国杰卸任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后,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前身是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则成为了他的另一个基地—— 2005年李国杰就在东莞松山湖创办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这是东莞市首个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合办的省级科研平台。
东莞|对话李国杰:突破麦肯锡和图灵的框框,人工智能要解决大问题丨GAIR 2021
文章插图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
“建立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促进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亟需转型的东莞加工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把该研究院打造为中国科学院技术转化的平台。”从李国杰谈及落地东莞发展的原因中不难看出,他正是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作为承载自己创新与技术转移思考与解决方案的一块“试验田”。
李国杰说的“一批”指的是,就在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落地东莞之后的第二年,“科技东莞”工程正式启动,东莞开启了联合高校院所、检测技术机构的合作共建之路。一大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落户东莞和松山湖,科技创新的资源加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