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有投资价值吗?这是很多关注过这一点的投资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问题 。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这个行业已经存在了近30年,经历了B端和C端都面临病毒查杀的时代,现在主要面向B端和G端,需求多样化、分散化 。从公司成长性来看,在变革的岁月里,证券行业经历了投资趋势的大起大落,诞生了约30家上市公司 。
大约从去年开始,时代的轮回似乎把热度带回了这里 。一方面,2020年下半年,行业内融资消息将以相对较快的频率持续公布;另一方面,在追踪各种线索后,更多的投资者在对安全保持观望态度的同时等待入市 。
根据36Kr的总结,促使Netan在这一点上进入更多机构视野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二级市场退出渠道利好,尤其是去年“启安新”在科创板上市,提振了信心;泛政策推广,如信创、实战攻防演练、个人数据保护等 。一些底层技术日趋成熟,安全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如云安全等) 。);但这只是一面 。
即使上市公司数量亮眼,多维效益不断显现,但仍有人质疑证券行业的投资价值 。首先,他们觉得安防行业的市场空间不大,此时还不到1000亿元 。抢救其中的机会不是明智的选择;另外,行业历史悠久,大型安防公司综合能力强,创业公司成长难度太大;再者,安防行业客户聚集,很多机会都属于拥有自身资源的创业者,不具备完全的延展性 。
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业内聚焦“大安全”的创投机构“袁琪资本”的态度,肯定是对安全行业有投资价值的坚定粉丝 。
简单介绍一下,该机构于2019年12月底完成了首只人民币基金的募集 。基石投资者是平安上市公司“NSFOCUS”和中国首只市场化母基金“元和陈坤” 。其他出资方由国内多家知名家族联合办事处和网络安全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组成 。虽然上市公司是LP的基石,“袁琪资本”强调其是完全独立的市场化投资机构 。成立仅一年多,投资项目包括“奇智科技”“钟瑞天下”“中科世通恒奇” 。
袁琪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文军和万依认为,安全是一个非常适合投资的行业 。如果把IPO看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上市公司的数量将是安全的,使其成为计算机行业中少有的可以形成细分模块的行业 。此外,由于安全要求的多样化,这个行业很难产生一个赢家通吃的公司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完全垄断,也意味着机会持续存在 。
“好坏不是绝对的,是看跟谁比 。安全性可能无法与任何一种基础设施和工业应用相提并论,其地位非常特殊 。但如果非要和很多模块对比,你会发现无论是市值还是上市公司数量,安防行业都是走在前列的 。”何文军解释道 。
【创业天下是什么平台靠谱吗,创业平台是什么意思】如果再讨论“市场空间”这个经典固化的话题,他们认为认知深度也是有差异的,——在这两位有十几年行业经验、爱把经验抽离成判断模型的投资者眼里,“安全”已经超越了攻防对抗的范畴,“安全本身就是一个属性,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形容词 。安全性可以与许多领域形成交叉集成关系 。”何文军表示,这是“袁琪资本”关注的“大安全”概念 。
此外,袁关注的“安全”实际上已经覆盖了远超现有统计的市场,更深的蓝海还隐藏在相对水下的位置 。参与这种市场对企业家来说意味着一个更高维度的考验,一个
sz300369" class="stock-word">绿盟科技」投资部门工作,既然同关注安全行业投资,为何仍决定在2019年出来成立「元起资本」?
何文俊:我和万总之前一直在绿盟搭档进行投资 。之前绿盟的整体资本运作,包括投资、并购,以及一部分生态业务的合作等,我们都有深度参与 。
在绿盟的投资做了有些年头,有一些业绩还是得到大家认可 。比如2018年左右,我们的被投项目陆续有后轮的融资或者退出 。有了这样的业绩前提,我们也希望能更见真章,把募、投、管、退的投资形成一个闭环,把所有的流程走通 。并且,整个投资界也会慢慢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给了我们新的机会 。
还有挺重要的一点,现在安全行业也迎来一个创新和变革的机会窗口,比如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二级市场的利好等,都意味着新机会点的出现 。
所以,当自身积累足够,外部环境也更成熟时,我们当然也愿意多做些尝试,希望把自身积累的行业投资经验和策略输出给全行业 。这是元起成立的初衷 。
36氪:元起至今刚成立一年,这一年我们进展如何?
何文俊:项目是最直接的 。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当时可能不存在融资需求,但是我们可以去帮它找到自己的需求,再帮它去满足需求,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个融资的机会 。所以元起的第一个项目是我们和中电科基金一起投的「齐治科技」 。所以我自己总结,这类项目干不到的事,我可以帮它做到,所以别人投不进去的地方我就能投,元起的第一个项目就是Pre-IPO项目 。
万熠:我们基金总体的定位聚焦安全行业,所以不太分阶段 。但是从总体的资金的投入和投向上来说,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以中早期项目为主,即以A轮到B轮的阶段为主 。
我们的第二个项目是一个B轮项目,「中睿天下」 。
这是我们从2019年下半年就开始跟进的一个项目,那个时候其实我们基金也没完全close,再加上疫情也影响了一定进度 。但也正因为有这么长时间的接触,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我们自己,大家其实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信任基础 。尤其在这个项目上体现的较明显,在我们基金没有募集完成的时候,中睿的刘总就对我们很认可 。一直以来双方在沟通上都会比较频繁,算了下,我个人一对一和刘总沟通,不会低于50个小时 。
36氪:单纯的时间付出只是一方面,方法上的逻辑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地方?
万熠:其实我们有很多投资逻辑和投资模型,这肯定要结合在一起去讲 。如果拿中睿举例,要联系到我们的一个重要投资逻辑,也就是促进安全行业发展的内生因素——IT基础架构发展、行业业务信息化进程、攻击手段升级带来的对抗技术升级 。
这里的第三点是我们投中睿的逻辑之一 。安全的重要性对不同客户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客户在IT设施上的先进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那么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客户,一定对信息化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设施的水平也会走在最前面 。也就是说,这些客户一定已经脱离了基础的合规阶段,走向一个追求高对抗高效果的场景 。
在这个场景下,我们发现了中睿这家公司 。中睿的核心团队是攻防对抗出身的,他们很多攻防理念确实很新颖,而且又切入到了大的行业,和行业业务进行了结合,为关键基础设施提供业务层面的安全保障 。这是我们当时比较看好这家公司的地方 。
所以依托于这个逻辑,最后元起领投了它,我们的另一个合作伙伴「信雅达」,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战略股东跟投这个项目,2020年8月份交割完成 。
做一家持续迭代的机构:将经验固化为模型36氪:刚刚说的三个趋势或许是整体判断安全项目的一个基础,但相信在这些基础之上,同业内还存在很多公司,我们如何在细分领域中判断同类公司的特殊性?
万熠:刚才这三个是安全的趋势模型,还有一个属于安全产业细分模型 。其实,安全它不是一个大赛道,而是一个很细分的赛道 。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其实会产生不同细分赛道的划分方法 。
如果从安全本身来看的话,它其实是一个被动属性的行业,得去动态地看对抗这件事情 。那么我们以一个视角,比如以ATT&CK模型的视角去看攻击手段和防护手段,会发现ATT&CK模型里在攻击上有很多点,简要来说,从最开始的资产发现、执行、提权、到利用漏洞的绕过并渗透进入、横向移动、搜集并控制系统、最后再拿到数据,它是大致这样的一个流程框架 。
所以在整个攻击链条上,其实每个点的手段都会不断升级 。所以我们在这个链条上找到这里面的一些关键点,在这些关键点上提升防御手段 。
再拿中睿举例,当前公司的产品能力主要体现在web、邮件、网络流量等场景的威胁发现,异常分析以及自动处置、溯源、取证等事件的处置方面 。但其实ATT&CK模型中的攻击链非常长,中睿只是攻击链中的一部分,目前来看它在这一部分适应了整个新攻击手段的发展 。
但攻击链还有其他部分,如果我们看到在其他部分上,有类似厂商体现出超越同行的能力,那么就会很感兴趣 。当然也不排除未来中睿在整个全链条上都做得不错,这当然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样它就成为了新一代的平台型厂商,
36氪:二位一直在提及多种模型 。很好奇,我们现在模型的整体思路是什么?彼此间的逻辑是什么?大概有哪些方向?
何文俊:我们的模型应该称为模型树,彼此之间是存在逻辑关系的,现在大概有120多个 。
所谓的模型树是说,树可以有根,根再往上是树干,然后再是枝丫,再到树叶、果实 。这个递进关系太复杂了,不方便展开地特别具体,但总体来说,模型树可以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
文章插图
模型树示意图
从宏观来说,包括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局势等方面;企业服务、法律政策、产业格局、公司治理等则是相对中观层面的内容;而对于项目公司的团队、技术、产品、商业策略等方面则是相对微观的层面 。我们整体上会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主动分析,并逐步落实到我们对具体项目的判断与分析当中 。
我们之前有一个模型叫安全创业企业CEO的能力五阶梯模型,这属于是典型的第三层面 。我们关注人的能力,尤其是CEO能力的成长进化,它属于典型微观层面的 。
另外,我们之前还提过比较多的一个安全行业种群竞争模型,这个就属于中观,是安全产业层面的模型 。当然我们有更宏观一点的,这和整个企服行业有关 。尤其,我们更关注大B和大G,这些领域我们又有很多专门用于分析的模型 。这就形成一个递进关系 。
文章插图
安全行业种群竞争模型
这些分支的模型种类非常多,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对人的评估大概有100多个维度,涵盖对创业公司的CEO 、CTO和销售VP等角色的多个方面特点,进行客观及主观的评估拆解 。
36氪:直接来看,这些模型的现实意义或许是提升判断项目的效率?
何文俊:这是一方面 。首先,所谓的模型本质上是对经验的抽象和结构化 。抽象之后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很多小的部分 。我们做安全投资,要看整个企服行业,也要看安全产业,还要看组织看个人 。这样我们在讨论具体项目的时候,就会形成相应地投资标准 。
第二,元起本身也要发展 。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的能力向团队其他人员进行输出,让他们更好理解 。包括我们做投后服务的时候,其实能让我们的这些被投企业更快速地、形象化地理解我们想传递的概念 。
第三,再往更大的视角,我们希望对产业也有所服务 。将来我们或许会有个开源计划,要把我们的部分模型开源,让更多人去理解 。希望CEO们在整个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是我们要开发一系列模型的原因 。
36氪:模型的意义或许有宏观、中观、微观 。但就此时此刻来讲,模型比较成熟,具体会对我们的投资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万熠:从速度和效果方面会加速,让思考问题的效率得到提高 。
比如说看企业业务,我们有一个模型会对业务分类,包括安全服务、安全工具,标准化安全产品、业务安全、安全业务 。有了模型,我们能够快速定位这些业务对整体客户吸引力的程度 。
如果企业属于前两类,客户的刚性需求会比较高,但是反过来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行业拓展性非常弱 。所以企业是否切入一个大行业,立马就能让我们快速定位判断问题的核心点 。这是模型的好处之一 。
而且这些模型是我和何总加在一起将近30年的产业经验碰撞出来的 。
我们基金要发展,不可能永远只是我们两个人 。对于之后加入元起的员工来说,我们不能期望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积累,才形成自己很成熟的判断能力,这对企业发展来说太慢,对人才的培养来说也太原始、太落后了 。
模型有两件事情,第一个是知其然,你先知道这些东西是对的,因为这是我已经验证过的工具,你可以用这些工具直接匹配 。第二件事情,你匹配多了,用多了,经验丰富了,就会知道为什么,也就是知其所以然 。所以,大家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先知道方法,再知道经验,学习到经验以后你也可以延伸自己的想法,形成新的投资模型,所以我们的投资水平会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 。
第二,这种模式让我们整个公司的能力持续循环,不会出现我们两个人是机构天花板的情况 。这其实不好,我们本身也是一个创业公司,企业的发展一定是最终是人才的发展,创始人不能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 。其实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跟创业的公司要求是一样的 。
第三,回到你刚才前面那个问题 。我们的第三个项目,「中科世通亨奇」,它的业务是给国家相关单位做安全业务系统,这个公司我们也用到刚才的模型找出来的 。
何文俊:再结合我们之前投的一个项目——「邦盛科技」 。这里面要提到我们的另一个模型——势能动能转换模型 。这个画面比较形象,好像滚雪球,雪球最后要滚的特别好,是要满足一些要求的 。比如说雪道非常长,雪道足够高,这样它滚得也足够快 。投资肯定是也是希望企业发展越快越好 。
文章插图
势能动能转换模型
这里的高代表什么?实际就是一个创业公司的势能,这个势能是团队之前的历史积累的 。举邦盛的例子,邦盛团队在创业之前给美国的银行开发核心交易系统,有超过10年的经验,等于这个团队在核心技术钻研上,以超高的要求积累了超十年 。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某个创业者过往的工作经历和现在的创业领域在两个山头,我们是不太相信这件事的 。
当然To C里有很多跨界思维,但是在To B领域我们还是更愿相信过往的积累和创业需要逻辑的连续,也就是积累很高的势能 。
「中科世通亨奇」也是一样 。去看雪道,「中科世通亨奇」的雪道是人工智能对数据的分析和对决策的辅助 。而再细分下去的雪道之一,就是在国防智能化、信息化这个方面 。我们访谈的时候,对这个行业的投入、预算各方面做了很详尽的调研,那么这些调研的数据实际上证明了这个雪道是足够长,雪也是足够多的,那么只要轻轻的一点,就会出现很大可能性 。
这个点是什么?就是投资 。你投了它就能够从雪道上快速滑下来,再加上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足够强,就会让雪球的雪越来越紧密,因为雪球的紧密程度实际上代表团队的凝聚力 。而且,企业后面的发展其实靠的不仅是投资的资金,最关键的是它自己过往积累了足够高的势能 。而这件事情上创业公司最大的成本是时间,不是钱 。我们始终认为在投资里,钱是最不值钱的,最值钱的是有价值的时间 。
谈行业现状:竞合存在,OEM阶段性合理36氪:现在安全行业已有数十家大型公司,但初创公司也数百上千家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初创公司需要做一些“抱大腿”式的工作,这已经比较常见 。您对安全行业中大、小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怎么看?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减初创公司的想象力吗?
何文俊:我们之前在绿盟也协助做业务合作,所以还是比较了解安全公司的业务合作的 。尤其早期的公司, OEM确实是让它们快速成长的一个手段 。
很多创业公司,CEO往往是产品、技术出身,那么在销售力量还不强大的情况下,这类公司可以借助大公司的渠道和品牌,快速打开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个好处 。第一,它能够积累初始的业务规模,带来收入,这是最直接的 。第二,它能够通过这种OEM的方式,加速产品的完善 。因为小公司本来靠自己去拓展客户,产品完善的节奏会比较慢,但OEM会给公司一定压力,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和大公司的合作不断反馈一些需要改进的部分,所以对初创公司自身产品的完善也有好处 。
但反过来看,这个也有不利 。因为初创公司和大公司的合作,相当于客户资源掌握在大公司手里,你仅仅只是一个产品提供方,甚至极端情况下可能只负责其中一个功能组件,那么这对公司的成长肯定不利 。
所以,我们其实也有一个模型,讲创业公司该怎么和大公司合作 。开头的时候,或许你合作的对象可以有很多,但最后还是要慢慢收,收的过程其实就是你建立自己渠道的一个过程,不能完全依赖于别人 。毕竟中国的商业市场还是得客户者得天下,初创公司如果想要做大,不能依赖于这些大公司 。但如果你不想做大,就想靠着一些大公司做业务、做生意,这个也可以 。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创业都要奔着上市的目标 。
所以我觉得,你说的这种情况肯定也不少,但也不能代表安全创业公司的普遍性情况,毕竟还有很多创业公司能够自我成长起来 。我们期待的标的肯定是后者 。如果公司希望成为别人生态里的一个附属物,我们是肯定不投的 。
36氪:但通过我们的观察,感觉现在的并购趋势也会比之前明显 。
何文俊:IPO看的是这个公司的短板,而收购看的是公司的长板 。你要被别人收购,一定是在某一个点上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而其他方面可能不太完善 。所以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逻辑 。
如果说经验,刚提到安全CEO五阶梯模型,每一个阶梯对应一个创业公司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对CEO的个人能力所要求的维度不一样 。
对安全公司CEO来说,第一个阶段可能是攻,第二个可能是防,第三个是产品化,第四个是商业化,第五个是企业化 。对于很多攻防或者黑客背景出身的创业者来说,一开始最擅长的事情是挖漏洞或者渗透这种攻击类能力,那么现在大部分安全服务、产品都是防 。攻、防依赖个人能力,再到产品化其实就有一个很大的跨越,因为创始人要把个人能力转化为标准化的产品 。
再到产品开发后,你需要售卖,这就是商业化,但这只是商业化的起点 。商业化和企业化的区别在于,卖出去只是代表你的产品此时被客户接受了,但不代表企业能够成规模地持续发展 。
文章插图
能力五阶梯模型
最终,IPO肯定在企业化的一个后端 。当然这个模型还没结束,再往下的话可以画更多 。这里面的每一个点,每一个阶段对CEO的个人的能力的要求不仅是不同,甚至是相反 。对元起来说,我们肯定是要投有希望独立上市的企业 。虽说上不上市是一种选择,但我们会更倾向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
不论创还是投,安全永远有机会36氪:在安全行业创业确实有难度,对我们这种观察者,或者在观望中的投资人来说,想要入门也不容易 。比如说,安全行业经常突然出现很多新词,造词能力特别强 。二位怎么看这种现象?
万熠:单纯谈安全是没有意义的 。安全是什么?它是一个结果 。安全前面一定有个定语,就是某某的安全,安全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变成安全的某某 。在这种情况下,前面的定语会多种多样,可能是场景、技术、方案等等,这些东西不停在变,自然会造出来各种各样的词 。
我这个观点解释了为什么安全行业会不断出现新词的原因,因为单纯的安全这个词没有价值,场景太多了 。
如果要分辨清楚这些词汇,还是要抓本质 。比如零信任,我们在2017年投了「九州云腾」,那个时候有零信任,但是市场上其实没太多人提及 。我觉得对于这种信息,需要先理解,再抓本质 。比如零信任的本质之一是对接入者的身份判断,再加上权限的最小化 。当我们把握住这个本质之后,对它就很好判断了 。
36氪:感觉从去年起,很多人对安全产生了兴趣 。但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个行业有价值,有人不这么认为 。两位是很资深的产业投资人,如果要向相对“门外汉”的群体解释安全行业的投资价值,会如何展开?
何文俊:好坏不是绝对的,是看和谁对比 。我们把To B市场粗略分为软件和硬件,安全产品的形态可能是硬件,但核心是软件,所以还是把它归为软件 。安全或许不能和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应用软件的任何一类比较,它的地位很特殊 。但如果非要和很多模块去对比,你会发现安全行业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市值还是数量,都在前列 。
文章插图
企业服务市场的横向、纵向划分
万熠:当时我们募资的时候,LP们对于网络安全行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和盈利能力还是蛮震惊的 。当时普遍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是,觉得安全公司好像普遍都不大,挣钱也不多,行业也很小,整个行业几百亿,还没腾讯一年的收入高,所以不理解这个行业怎么做投资,觉得不值当投 。
但在我们的理解中,这个行业的投资价值不能这样考虑 。
首先,我们募资时还没有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 。2018年到2019年的时候,A股上市的安全公司有二十多家,在申银万国分类的计算机板块占到了将近14% 。把这些安全上市公司排除,该板块剩下的一百多家上市公司,很难找出能形成细分板块的概念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这个行业好吗?
第二,投资的目的是获利,上市是获利的助推,因为上市之后公司流动性好了,获利空间大了 。LP投资我们,本质上看重我们获利的能力,这个行业上市能力强,自然获利机会多 。
再一个,获利机会多也离不开行业本身的特点 。这个行业很难产生一家通吃的公司,因为安全本身就是在对抗中产生的,它是被动的,具备附加性质的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是不断发展的 。很难有一家公司把所有场景都覆盖,因为这需要公司永远紧跟时代脚步,在对抗中不断升级自己,在场景上、时间上、空间上、技术上都能够做到持续更新,这个得有多难 。所以网络安全行业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一定是百花齐放的 。
一个充分竞争且存在较多上市机会的行业,对于投资者而言当然是一个好行业 。既然对投资者是一个好行业,对创业者来说当然也是个好行业 。
36氪:如果是投资视角,那么市场空间也无法回避 。
万熠:首先,这个行业能够支撑数十家上市公司,未来还能支撑更多 。不能上只能说明你的公司不行,而不能说明上的这些公司不行,更不能说明这个行业不行 。
第二,讨论现在的机会,不能站在不公平的视角去对比 。如果现在去考虑投资价值,你觉得是投电商有机会还是投安全更有机会?创业者是做安全更有机会还是电商更有机会?要站在相对公平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
第三,另外还有一个认知的深度问题 。现在的安全行业的几百亿到上千亿市场,在我们看来压根就不是这个数量级 。因为这个市场是可统计的商业市场,我们看到的安全是很多是不可统计的非公开市场,比如说军队 。
何文俊:安全本身也是一个有延展性的概念 。安全本身是个属性,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形容词 。安全可以和很多领域形成交叉融合的关系 。所以回到元起,我们其实关注大安全的概念,包括刚刚提到的方方面面 。
36氪:如果从创业角度考虑,理想状况下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是相对公平的 。非公开市场会是普适性的机会吗?
万熠:任何挣钱的机会都不是随便给普通人的,在任何领域都是这样 。好的机会绝对是少的,所以好的机会通常不会给普通人 。这里的普通人只是从比例上来说,也就是说一定是少数人能抓住好机会 。
第二,从行业上来说,军队行业并非不向普通人开放 。只不过它的门槛非常高,普通人能否承担业务能力,是很重要的考量维度,主要看你是否接得住相应的要求 。军队行业整体要求相比其他行业会更严苛,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项目周期等其他方面 。当然,这类高要求的行业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
36氪:或许要切入一个壁垒较高的市场,对创、投双方的要求都比较严苛 。所以也非常好奇,元起未来的发展节奏如何规划?又会以怎样的标准衡量自身?
何文俊:首先从产业周期的角度来说,安全不会是一个转瞬即逝的风口,而是生生不息并且日趋重要 。元起资本首先聚焦在安全领域,力争成为该领域专注而专业的投资机构,随着安全产业规模的成长而成长 。其次安全本身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跨界融合性,从几家上市公司的业务构成就能明显的看出来,包括「深信服」、「美亚柏科」、「迪普科技」、「中新赛克」等 。元起团队过往也曾早期投资过「统信软件」、「Zenlayer」、「邦盛科技」等泛安全类的项目,由安全走到安全+也会是基金自身发展的自然规律 。
就像一家创业公司一样,既有清晰的未来蓝图和实现路径,又能在每一阶段专注做好当下的事情,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
- 创新创业6分钟路演ppt 大学生创业路演ppt
- 创业板交易新规则发布 创业板注册制集合竞价规则
- 中安集团是真是假 河南中安创业投资
- 创业板股票什么开头 创业板跌停股
- 分享成功的经验的心得,创业成功心得体会
-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附近楼盘,高铁新城创新创业有限公司
- 2021年创业天下上市时间,百度创业天下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当下加盟新的创业点子
- 创业路属于什么区 创业路在哪
- 中国连锁加盟网 陕西小本创业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