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德赛西威35周年“重生”:押注汽车智能化,做出行变革的幕后者

智能驾驶|德赛西威35周年“重生”:押注汽车智能化,做出行变革的幕后者
文章插图

德赛西威,已迎来其发展历史中的重要节点。
2021年11月18日,在惠南工业园开园暨第三届科技节上,德赛西威正式对外展示其智能工厂以及最新产品。
先看智能工厂。
据介绍,德赛西威基于过去十多年德国模式工厂体系的运作,工厂的硬件资源上全面引进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节能设备,使得从产品开发、过程工艺设计规划、工艺仿真验证、高效排产、物料自动配送到产品的制造过程,全面实现数字化运作。
此外,得益于德赛西威较早布局工业4.0,惠南工业园已涵盖包括智能网联研发中心、工业4.0标杆工厂、立体仓库、国家级实验中心以及国内第一家自建的智能驾驶试验场。
在较为先进的研发设备的加持下,德赛西威将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制造。
再看最新产品。
在活动当日,德赛西威不仅展示其最新成像雷达、毫米波雷达、可双屏联动的智能座舱等产品之外,还正式发布串联16个用户场景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Smart Solution 1.1。
据悉,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数据运营、技术研发等,德赛西威打通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的底层逻辑,从安全可靠、个性配置、升级成长、多模交互、智能场景、健康舒适等六个方面提供出行保障,最终实现“人-车-家”全场景的互联体验。
此外,德赛西威还展示其实力雄厚的“朋友圈”,包括德州仪器、高通、英伟达、恩智浦半导体、黑芝麻智能等在内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纷纷为其站台。
事实上,当天亦是德赛西威成立35周年的日子。对于一家身处汽车行业的企业而言,如何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也成为其需要思考的问题。
革后“重生”当智能汽车的大潮席卷而来,产业链上下游的玩家没有一个能够超然物外。抓住机遇,就有可能走向通往未来的跃升之路;反之,则可能被时代的后浪所淹没。
因此,企业转型、战略调整、这些即便是看起来就需要巨大决心和毅力的词汇也被频频提起。
三十五岁的德赛西威,正是“改革大军”其中一员。
11月8日,德赛西威发布新的品牌主张“创领智行”,并更新原有品牌标识。
对于全新的品牌标识Desay SV,德赛西威表示其“突破了原本汽车电子边界,跳出原行业局限,更好地承接新战略规划,打造以创领智行为内核的品牌价值。”
事实上,去年德赛西威研究院院长黄力在与新智驾的独家对话中,就曾透露德赛西威已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调整。
2019年10月28日,德赛西威重新调整重要组织架构,并宣布成立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事业部。其中,智能座舱为拳头业务(营收占比 90% 以上),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为战略业务。
在黄力看来,重组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更灵活了”:
过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层级关系非常明显,越靠近主机厂提供的价值越大,从车企到 Tier 1、Tier 2 、Tier 3,以链条式逐层生成价值向上输送。但在合作的形式上,基本都是由供应商根据主机厂的需求将软硬件做好,然后打包交付给主机厂。
而如今,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分工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些在原来体制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逐渐成为了可能,供应商甚至可以在 Tier 1、Tier 2、Tier 3 之间去跳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形态。
关于这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黄力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大家在探索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已经意识到要抱团,要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双方之间的协同也因此越来越紧密。而且,在深刻的变革下,采用旧的合作模式反而会拉长产品研发的周期,拉低双方合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