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第13个双11,还香吗?我们发现了8大变化( 三 )


同样作为双11新玩家的Lost in echo主理人于青明显感觉到 , 618/双11不再是“打折促销”的心智 , 而是品牌内容营销 , 以及让利回馈粉丝的一个节点 。 “一个能打胜仗的电商团队 , 必须要经历过双11的洗礼 。 参与双11的目标 , 在于品牌破圈和‘练兵’ , 这样的大促销活动 , 是锻炼团队的重要机会 。 ”

不那么商业的双十一
从今年双11能够明显感觉到 , 逐渐弱化对交易额的追求 , 而是把社会价值提到更高位置 。
比如淘宝推出了“长辈模式” , 针对银发一族的痛点优化了站内各个环节 , 让他们也能轻松玩转双11 。 数据显示 , 每天有110万“银发族”逛双11 。
“绿色会场”首次出现在网站首页 , 推荐的都是有助于环保、节能减排的节能家电、绿色食品等 , 还有“新能源汽车”专区 。 平台同样发放了很多“绿色优惠券” , 以此推广消费者的绿色低碳购物体验 。



另一个侧面来看 , 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带的农产品 , GMV同比增长20% , 大幅超过了整体GMV增速 。
在整个双11期间 , 有300万款商品 , 被商家们设置为双11公益专项 , 定向帮扶困境人群 。 消费者在天猫上每买10件商品 , 就至少有一笔2分钱或更多的善款 , 通过公益宝贝捐向特定的公益项目 。



双11期间 , 因车祸截肢的刘文燕终于买到了她设想过无数次的“一只鞋” 。 天猫联合7家运动品牌发起的“一只鞋”计划 , 为残障人士提供只买一只鞋的服务 。 今年双11 , 98人的购物订单里 , 第一次有了“一只鞋” 。
在过去12年里 , 天猫双11已经完成了零售线上化、物流、支付等互联网基建的布道 。 进入13个年头 , 双11有必要去肩负起更厚重的使命——从为消费者的美好生活买单 , 转向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买单 。

第十名现象 , 网红品牌扎推线上
今年双11几乎成了国内外美妆大牌的分水岭 。
10年前 , 双11热潮开始从线上蔓延至线下 , 据2012年的美妆双11排行榜显示 , 外资大牌雅诗兰黛夺得了那届双11冠军 , 但以御泥坊、阿芙、膜法世家为代表的国货美妆 , 却拿下了前十名中的6个席位 。



伴随着整个天猫美妆大盘的变化 , 国际大牌不断进驻平台 , 也逐渐成为拉动大盘的主要动力 。 缺少线下根基的国货新锐们 , 在双11战场被传统美妆头部品牌打得七零八落 。 比如阿芙在2015年骤然从榜单消失 , 而从线下复苏的传统品牌百雀羚开始在双11崭露头角 , 并于2015年到2017年连续蝉联双11销冠 。
今年更为明显的是 , 国货觉醒 , 双11期间有着几倍 , 几十倍的增长 。 但当国际大牌集中在国内释放优惠时 , 给国货美妆带来了降维打击 。 这恰好印证了“第十名现象” , 一个班里最有出息的学生 , 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 , 而是班上处于中游的第十名左右的学生 。 他们既没有优秀生“想赢怕输”的负担 , 也没有差生的自卑心理 , 薇诺娜就是“第十名”的典型代表 。
受益于早期平台流量倾斜红利的国货新锐们 , 更多的集中在流量打法上 , 在壮大过程中尚未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品牌效应 , 消费者心智这门课仍需要补齐 。
如果说双11考验着品牌在全链路的消费者心智 , 而越来越多的线下品牌 , 也选择在双11期间 , 在线上谋求爆发 。 今年大热烘焙赛道的虎头局打饼行 , 以及线下网红奶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喜茶等 , 都积极参与到双11大促中来 。 对于这些线下网红品牌来说 , 一方面 , 线上是其最低成本获客的重要渠道 , 卖标准化产品实现更高的毛利 , 甚至是帮助区域性品牌撬动全国资源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 , 在双11期间积累的客户资产 , 将成为后续做私域运营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