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2022双十一:理性消费者推动电商驶入新周期( 二 )



为了解决内容导流的问题 , 淘宝在2019年春节上线了淘宝直播 , 扶持带货博主 , 李佳琦、薇娅等一批头部主播在此期间逐渐立稳了人设 。 由于流量焦虑引发的恐慌心态 , 就连作为支付工具的支付宝 , 也开始尝试增加社交功能 , 为淘宝、天猫导流 。 京东也在2019年的9月正式上线京喜App , 参考拼多多玩起了社交私域流量 。 但结果表明 , 电商平台只能遗憾接受失败的事实 。
业内人士告诉惊蛰研究所 , 从发展过程上来看 , 淘宝直播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曾经占据了先机 。 李佳琦、薇娅等一批头部主播 , 最早都是在淘宝直播站稳了脚跟 , 但淘宝不是内容公司 , 因为公司基因的问题 , 直播带货后来并没有在淘宝玩出更多的花样 。
最终 , 随着电商流量的集体外逃和分化 , 双十一也慢慢失去了实际价值 , 仅剩下象征意味 。 不过这并非是双十一的失败 , 特别是当人们重新回顾起双十一的崛起之路时 , 更会理解双十一正在经历的蜕变 。
电商促销开启行业盛景回顾中国电商行业的崛起 , 很多人会想起2003年 , 并且认为是非典成就了淘宝京东等一批头部电商平台 , 但其实并不然 。 虽然千禧年后的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 , 然而电商行业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 特别是电子支付和快递物流远不如现在方便和快捷 , 因此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 电商行业仍处于摸索和普及阶段 。
2003年5月淘宝网成立 , 7月份正式上线 , 但直到当年的10月份 , 支付宝才正式推出 , 并产生了第一笔交易 。 至于创立于2004年1月的京东 , 除了留下“刘强东因为非典意识到网络购物重要性”的行业传奇外 , 与2003年有关的记忆也只存在于网络上的只言片语里 。

2009年是双十一诞生的一年 , 也注定是中国电商真正崛起的一年 。
彼时 , 美国次贷风险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 大量中小厂商失去了海外订单 , 库房里的货品越堆越高 , 沿海外贸企业走到了破产边缘 。 当下唯一的出路 , 只有转回国内消费市场 , 于是成千上万的中小商家涌入淘宝 , 为后者带来了“万能的淘宝”称号 。
也是这年3月 , 刚刚加入阿里2年 , 同时兼任淘宝网COO的张勇 , 接盘了成立仅一年 , 既没有业绩也没有打响名字的B2C业务淘宝商城(后更名为“天猫”) , 并在当年11月11日推出了此后盛行十余年的电商行业大促“双十一” 。
首届双十一参与的品牌不多 , 促销力度有限 , 但就是这仅有的27家品牌 , 最终却创造了5200万的销售额 , 令整个电商行业激动不已 。 双十一的试水成功看似是张勇的“无心插柳” , 却也一同参与创造了电商行业新增长的风口 。

2009年1月 , 京东获得了今日资本、雄牛资本等风投联合注资的2100万美元 , B2C电商激发了资本市场的浓厚兴趣;年中6月 , 中国银联顶着“国家队”的招牌与当当网合作 , 正式进入电商支付领域;12月 , 申通“封杀”淘宝 , 圆通、韵达、中通等多家快递公司联合涨价 , 淘宝、京东迫于形势 , 纷纷自建配送中心 。
不论是电商平台的主动出击 , 还是迫不得已亲自下场布局 , 从资本、支付到物流、促销手段的一应俱全 , 也由此帮助电商行业彻底打开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大门 。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 , 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达到3.6万亿元 , 同比增长22.9% 。
与此同时 , 韩都衣舍、三只松鼠、韩后等品牌借势电商迅速崛起 , 一系列以线上渠道为核心的运营和品牌策略 , 为国产品牌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 。 阿里甚至在2016年成立“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 , 帮助品牌登陆资本市场扩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