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生意好做吗 青海创业项目

【青海西宁生意好做吗 青海创业项目】青海新闻网美丽青海客户端讯11月21日,省会西宁迎来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忙碌的生活节奏 。大街上,每个拉面餐厅门前都有人来来往往,店里人头攒动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一碗老少皆宜的牛肉拉面温暖了这座城市,这也是远离家乡的青海游子的味道 。
从第一代华龙拉面人,从一个锅三张桌起家,到现在品牌连锁店遍布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 。如今,这一小碗拉面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书写了青海拉面人的新传奇 。

青海西宁生意好做吗 青海创业项目

文章插图
在技能比赛现场,选手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
青海西宁生意好做吗 青海创业项目

文章插图
拉面师傅在拉拉面 。
青海西宁生意好做吗 青海创业项目

文章插图
化隆拉面走进了北京大学的食堂 。
青海西宁生意好做吗 青海创业项目

文章插图
拉面技艺展示 。
品牌就是形象 品牌就是效益
为了不断提升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近年来,海东市华龙回族自治县在华龙拉面的品牌化道路上发挥产业优势,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
2017年,化隆县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成功注册“化隆牛肉面”品牌 。与此同时,随着各省市对拉面经济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重新规划发展前景,拉面的规模和经营模式进入快车道 。
为提升产品知名度,化隆县充分利用“青博会”“农博会”等重大展会,举办千人品鉴化隆牛肉面等技能竞赛,组织牛肉面企业开展宣传和产品推介,大力开展营销、宣传和推广活动,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
“品牌是消费者给的,所以在食品安全方面一定要严格管理和相互监督,不能舔自己的招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说起多年的创业经历,在深圳福田区富宝街经营拉面店多年的才真旺姆感慨万千 。
才真旺姆来自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南庄子村 。经过多年经营,他的“牛肉面店”已经成为这条街上最好的“青海快餐店” 。每天临近中午,才真旺姆都会准时来到店里,除了检查餐厅和厨房的卫生,偶尔还会指点几个新人,应有尽有
显得井然有序 。
去年9月30日,民和县驻外省的首个流动党支部在这里揭牌成立,作为一名老党员,马英成为首任民和县驻深圳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 。他说,党支部就像一面旗子,有了这面旗,出来打工的乡亲们心里就会踏实很多,今后要倾力经营好青海这碗“面”,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
民和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随着“拉面经济”品牌效应持续发酵,像马英一样靠一碗面走出大山,实现小康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据统计,截至目前,民和县在省内外拉面经营户达到3980家,从业人员2.18万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
借助这一品牌优势,去年以来,民和县地方品牌产业服务局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继成立了18个驻外党支部和拉面产业服务站,这些临时党支部积极扶持创业青年开办扶贫拉面店,同时,在当地广泛开展“爱心拉面”进敬老院、进社区等各类公益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
一个个临时党支部叩开了市场的大门,提升着青海的知名度,也在城市里传递着青海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
经营好拉面品牌 带富一方贫困百姓
经营好拉面品牌,就能带动青海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据统计,5口以下的贫困户只要有1人从事拉面产业,全家就可实现稳定脱贫,因此成为不少贫困家庭脱贫的重要途径 。
2017年,青海省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拉面店对新招本省籍员工开展技能实训,并按照企业直培政策给予培训补贴 。由此,一场围绕着“拉面”开展的为贫困户纾困解忧的民生行动在全省拉开大幕 。
采访人员了解到,近年来,海西、海南、海北等地,通过开展职业“拉面人”技能提升培训,非常有效地破解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增收难题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铜普镇三面环山,植物覆盖度较高,既有森林也有草原,是优良的冬春牧场 。每到夏季,优美的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及餐饮业的发展 。
2019年,铜普镇都兰河村组织村民前往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参观学习牛羊养殖合作社、开办农家乐及拉面馆经营等产业项目,这让很多村民对脱贫致富有了新的思路 。
“以前想开一家小炒店,但是经过上次考察学习,我觉得办农家乐,价廉物美的特色餐饮才会吸引回头客,所以改变了主意 。”回到都兰河村的仓生莲把家里院子装修一新,没过多久,一家青海土火锅店便开业了 。“很多客人吃完我们的土火锅,再要一碗牛肉拉面,便宜实惠还节约时间 。”仓生莲说 。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阴田乡措龙滩村,村民张占雄一户就经营着3家拉面馆 。张占雄告诉采访人员,在促进贫困户就业方面,政府引导扶贫对象从跑堂打杂干起,经过一年实训,再给予贴息信用贷款等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开办“扶贫拉面馆”,不少有了一技之长的拉面匠,由此开启了人生新的历程 。
据介绍,这些年,措龙滩村先后到湖北、山东、山西等地从事拉面馆经营的共有120户450人,仅2019年全村劳务经济增收就达到129万元 。大量的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一人创业全家脱贫的致富目标 。
延伸产业链条 做大做强拉面产业
西宁作为省会,既是拉面人外出闯荡的“跳板”,亦是拉面人回乡创业的首选驻地 。这里凝结着他们闯江湖的希望,也凝聚着他们再次发力的能量 。
与其他的青海拉面人相比,马青云的人生经历显然更加的丰富多彩——参加工作后,他辞职开饭馆,如今又回乡投身拉面产业链,做起“互联网+”……
和父辈们不同,马青云在做拉面的同时,内心深处始终藏着一丝焦虑——拉面品牌观念淡薄、产业结构混乱、服务意识差 。但同时他也发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青海拉面馆每天的牛肉需求量达数百吨,各种蔬菜、调味品、奶制品的需求更是无法计算 。
“为全国青海拉面馆提供平台服务,使之形成产业链,既能加速品牌化建设,又能带动闲置劳动力,何乐而不为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一个面向全国开展拉面信息推送、清真食材配送、餐具厨具供应、相关政策发布、工作人员培训等的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
“为了更好地对2万多家散布在全国各地的青海拉面馆开展服务,我们还吸收了各地的大型拉面企业力量,以示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迈向品牌化、连锁化道路 。”马青云说 。
随着大量拉面人返乡创业,一大批合作社、企业开始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涉及餐饮服务、牛羊肉冷链配送、调味品加工等20多个行业,年产值达到8亿多元 。
在我省青南牧区,拉面经济释放出的强大经济和社会效应同样不容小觑 。
2010年,从事建筑材料生意的王玉忠,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无意中得知,每年旅游旺季当地为了供应牛肉拉面市场牛羊肉常常断货,供不应求 。为此,他专门买了一辆大货车,开始辗转玉树、果洛、黄南等地从事牛羊肉收购,几年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让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
“青海拉面经济的发展无形中带动了牛羊肉配送、菜籽油加工等很多相关产业,辐射面越来越广,其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 。”王玉忠说,青海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仅玉树州就有近300万头牦牛载畜量,随着拉面经济的发展壮大,相信这些相关产业一定会大有作为 。
(采访人员刘伟执笔;赵睿 郑思哲 尹耀增 张洪旭 洪玉杰 陆广涛参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