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书评」海尔制,生态管理范式创新的中国方案( 二 )


其次,我们要注意在大量研究和理论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更有突破性的研究。我曾经将研究分为三类:竖篱笆桩子、编篱笆、修补篱笆。
当前在学术“GDP”的驱动下,有太多的“修补篱笆”式的研究。而当下的范式革命和各种颠覆性的管理实践,更有利于系统性和原创性的理论发展,换句话说,我们应敢于做“竖篱笆桩子”的研究。
最后,丰富多彩的管理现象背后隐藏着各种模式和认知范式,其后是支撑它们的社会思潮,再其后是主宰它们的哲学和心智,各种重视现象研究的实证理论和重视经验总结的归纳理论当然重要,但我们急需深入几步,抓住新时代认知范式、社会思潮以及哲学和心智的本质,积极创建中层理论和元理论。
当然,这需要我们具备深厚的研究素养以及理论构建能力,特别是考验我们对未来世界的认知、对复杂管理现象背后机理的深度挖掘、对世俗习惯的颠覆以及对自我的突破。
我深知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下,这样做并不容易,所以我经常用“逆俗”和“特立独行”两词来激励自己,要敢于超凡脱俗,去做别人不认可或大家都认为短期不可行的事情,包括形成自己的理论构建,我们就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实践者同样需要不拘泥于现实琐碎,敢于跟着未来趋势和需求走,跑赢变化,我们就会冲到世界的前列,成为引领者。
海尔的创新创业史暗合了这样的逻辑,在模式探索和管理实践上不畏人言、逆俗生存和持续迭代,给世界创造了独特的样本。胡国栋教授的《海尔制》也是这样一种勇敢的研究尝试。
他在对海尔模式的研究上深耕10 余年,同时在海尔模式研究院兼职参与小微创业等实践,对海尔模式有真切和整体的把握,试图通过此书把“海尔制”这个“篱笆桩子”竖起来,供进一步的理论检视和实践检验。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有“海尔制”,会不会也有“华为制”等各类管理“制”式冒出来?我认为我们对此不必过于忧虑,理由有三。
其一,中国管理界目前还缺乏扎根于管理实践的“篱笆桩子”,而不是富余。我们需要更多深入揭示优秀实践真相的知行合一的研究成果,中国的管理范式方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这样中国管理界也才会形成竞相争辉、和谐共存的实践与理论格局。
其二,“海尔制”不是一种管理时尚,而是海尔近40 年的管理实践经验的一种理论抽象,似乎踩着数智时代人类管理演化趋势的节拍。
正如彼得·德鲁克先生曾指出的,它所提供的“新的知识、新的基本方法和对各种现象的新的理解,并不是管理热潮所能提供或解决的”。海尔制是新时代科学哲学演化与管理规律发展驱动的结果,昭示着这个时代管理演变的趋势,且有海尔集团近40 年企业实践效力的坚实背书。
近年来,日本富士通、法国迪卡侬等跨国企业对人单合一模式的学习推广,以及海尔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GE Appliances,以下简称GEA)后的成功实践,也是其生命力的一种佐证。
其三,作为实践层面的“管理模式”要上升到理论层面的“管理范式”,需要依托于许多理论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管理模式都具有范式意义。
本书作者对此做了大量论证工作,指出海尔制是将中国智慧与世界格局、时代精神相结合,对东西方管理智慧(哲学)、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进行融合性创新的产物。
它在时代属性、人性假设、企业本质以及战略、组织、激励等各个领域,都与管理思想史上的美国福特制和日本丰田制具有可比较性,触及了经典管理范式的人性假设、理性基础与基本原则等理论硬核并冲击了其外围保护带,契合了数智时代人类对未来管理发展趋势的预测与想象,蕴含着新时代管理理论发生范式转移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