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系统|干了半年企业内部系统,这是我的三点感悟( 二 )


面对上游业务,你的硬刚会让对方退避三舍或者反弹硬碰硬,无法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
但一味的顺从是否可取呢?也不是,甚至后果会比硬刚更严重。因为顺从=乖巧=没有自己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价值。
哪怕是面对内部系统,产品的价值也不仅仅是实现业务的需求,也不仅仅是上传下达,是用脑袋思考这部分的需求,把放到更大的框架里,放到信息化能为这部分解决哪些相关的问题,同时注意帮业务查漏补缺,多想一想这样设计的风险和后果。
比如业务对你提出,我们需要对下游供应商维护更多的字段,以便知道这些供应商的资质是否符合公司标准,便于总部管控。你立马应该想到“那我们是不是要通盘考虑供应商管理”的这些事情了?供应商准入、日常绩效、供应商准出等等环节,要不要坐下来讨论一下?不求马上有结论,但求产品和业务在反复沟通中,形成有这样的意识和共识。
三、拿结果,做闭环1. 真正的结果和闭环不要因为做的是内部系统,就不考虑拿到真正的结果了。
对外部产品而言,真正的结果和闭环是形成商业化。
内部的闭环呢?不仅仅是降本提效创收那么简单,说白了,这几个目标的达成是产品的功劳么?这能达成的先决条件,都是业务能把事情想清楚,主动去规划去告知产品如何做。
如果你不是企业内部的产品,相信你也会成为这个主动规划主动拉通的角色,那为什么我们做了企业内部产品,就要放弃职业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呢?我们照样可以成为这个去思考和推动降本增收提效的人呀。
2. 那产品可以干什么呢?1)打开自己,了解外部发展。
无论是自己公司的业务现场,还是外部公司,或者为类似场景服务的商业软件,都是你可以学习的榜样。
2)在1的基础上,主动发起需求。
企业的内部的发展,往往分为业务线上化——财务线上化——业务精细化运营的几个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阶段的企业重心,主动找到围绕这一重心的提升方案,我们是可以走在业务之前,为企业扮演“信息化咨询顾问”这个角色的人。
提供了更多的实施方案,征求业务同意,获得实施效果。久而久之,业务的创新的闭环就跑起来了,你和业务的信任闭环也跑起来了。
都说《定位》是对管理学影响深远的一本书,因为先有如何认识自己,才有如何去做。
希望我们每个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产品,都可以摆脱“执行者”的身份,变为“发起者”,真正提升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以及提升在产品这一职业中获得的荣誉感。
本文由 @假装是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内部系统|干了半年企业内部系统,这是我的三点感悟】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