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系统|干了半年企业内部系统,这是我的三点感悟
编辑导读:每一个企业的系统各有不同,都会根据自己的业务产品进行调整。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企业内部系统方面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三点感悟,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插图
说来挺不好意思,咱也不是啥产品新人,行业经验9年;从业这些年,2C2B啥都干过,资本每隔几年的热潮也都精准踩过,从020干到智能硬件再来健康APP,看到潮水来了又去。
遂发现2B才是本命,重新起航,跨过金融SaaS,物流SaaS,低代码平台。兜兜转转,人到中年,想轻松一点,选择一家大型上市企业,做企业内部系统,然而发现这里的工作,也是要有点东西。
入职半年多,和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感悟。
一、大胆质疑“预设流程”1. 刚来公司,发现几个别扭的预设流程所有的需求都是业务对口人给过来,且排好优先级,优先级准则一般是“老板提的次数多少/老板是否关心”。一个需求给过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温馨提示“这个老板关心,提了几次,优先做这个”。
再来,需求设计过程中,对口人会对设计合理性提出质疑,用“之前的习惯“”大家的认知”一些原因,试图影响产品设计。
最后,所有面向用户的界面,都没有埋点。所以需求落地后,从来都没有搜集到一线的信息,了解用户有没有在用,用户使用得如何。
2. 问题出在哪里?1)业务对口方式
对口人应该有自己清晰的准则规范,这份规范代表着整个业务层的统一意志,然而现在是以个人偏好来决定。更可怕的是,支持这份偏好的理论,是老板的只言片语,而非和老板的坦诚沟通,所以代表我们筛选需求和判断需求优先级的逻辑,可能全是错误的。
2)信息流通渠道
在这个过程中,都是我们单向接收信息,业务不了解我们做了什么,花了多少代价,结果如何(甚至我们自己也不了解)。
3. 那我们做了什么呢?总的来说,是通过沟通渠道的建立,慢慢优化整个对接的流程。
1)启动并优化月度例会
拉上业务老大,在例会中,陈述近期上线能力,展示上线后能力效果。
同时这样的形式,也倒逼我们重视用埋点等方式,搜集用户数据。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罗列需求会让业务老板听得昏昏欲睡,整个陈述用老板的话说”太技术预研“,于是我们优化了2.0的形式。 以”钱花在哪里去了“为主线,对需求进行划分和陈述。
这样一来,能让业务老大明白钱花到哪里去了,围绕哪些目的花了更多的钱,让大佬在优先级上给到更多执行上的意见。
2)有目的的规划产品版本
在之前的会议中,业务老大是处于“事后被告知”的角色,体验仍旧不够好。
所以我们也计划能够做到事先知会。首先会评估每个需求的分类,同时以版本为中心,纳入不同分类的需求并控制比例。
例如 新业务支持/现有业务支持/精细化管理/体验优化几项,我们会按照不同比例排布,有些要鼓励甚至创新(新业务支持),有些要引导(现有业务支持/精细化管理)、有些要控制(例如体验优化)。
如果说之前解决了让老板知道钱花在哪里了,现在可以知道产品通过控制需求控制版本,达成了“钱用在了最有价值的事情上”的目的。
3)启动需求澄清会议
所有需求上会沟通,邀请业务主管一起参与,对需求的业务特性和背景进行梳理,对需求接受与否达成共识,对需求优先级初步形成共识。
二、用“影响”替代“顺从/硬刚”在沟通的过程,业务和产研思考方式不同、角色不同,自然少不了冲突。
但要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新同事,尽量不要用“硬刚”的方式来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先是为了赢得信任,然后在信任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
- 搜索引擎|淘宝运营系统出台春节打烊功能,淘宝运营商家该如何选择?
- 华为鸿蒙系统|华为偷偷上架新机,鸿蒙系统+5000mAh大电池,仅售1399元
- 物联网|?内容创作者:要明白文章首先是写给推荐系统看的!
- 荷兰|苹果公司向荷兰“妥协”:将开放交友软件的第三方支付系统
- 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月16日报道:1月15日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内部啥样?跟着读者公测先睹为快
- 体验首款Linux消费级平板,原来芯片和系统全是国产
- 2.2亿花粉升级后,鸿蒙系统暴露出新问题,华为至今没有回应
-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地震救人新突破!中科院研制出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 mybatis|2.2亿花粉升级后,鸿蒙系统暴露出新问题,华为至今没有回应
- 国家安全|英方自曝在华为内部安插间谍:把华为查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