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为什么 Musical.ly 从对口型内容起家?创始人 Alex Zhu 对 UGC 社区的思考( 三 )
接着,在用户规模扩大的同时,你需要逐步去中心化。
美国梦很重要,但不能只是一个梦,如果来了之后发现几周几个月都没法变富,那最后也会离开。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去中心化,给他们变富的机会。
最后是变现。如果平台还能给创作者带来可观的收入,这些创作者一定愿意留在平台里,典型的例子就是 YouTube。
解决完吸引新用户的问题,还需要解决身份认同的问题,要让新用户意识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区,我应该发什么内容。
为此,他们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应用的欢迎页(onboarding page)就告诉用户这是一个 lip sync 创作工具和内容社区。
第二,新用户落地后,给他们看社区内最好的内容(由平台精心挑选过),并明确告诉用户这是平台最好的内容。
第三,让新用户「投资」社区,平台会发通知邀请用户发布第一条内容。
这一系列措施让 Musical.ly 成为了一个活跃的社区。有一个数据可以感受下:2016 年底,Musical.ly 已经有上千万的用户,但创作者占日活用户的比例高达 25%。这是一个很变态的数据,绝大部分社区都不会超过5%,甚至更低。
再往后的故事细节我们就不得而知了,Alex 没再参与采访,我们无从了解 Musical.ly / TikTok 怎么应对内容泛化、用户泛化、青少年安全、内容审核、舆论监管等等问题。我们只知道它们合并之后势如破竹,开始席卷全球市场。
回到他分享的内容,这段关于社区的思考是让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尤其是对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理解。
但这个理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效仿,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第一,旧世界的秩序固化了。如果旧世界的阶层没有固化,依然能给新人足够多的机会,那新世界很难成为吸引人的选项。
第二,新世界要有足够多的「财富」,否则即便是中心化的分配制度也不足以让少数人富起来。所以需要先尽可能积攒用户。
第三,少数人富起来后要能出圈,成为号召旧世界用户的榜样。公众号的咪蒙,微博的papi酱,抖音的代古拉K,B站的半佛&罗翔,都是曾经新世界的代言人。他们不仅代表了新世界,也在吸引着同类人来到新世界。
文章开头的封面图就是 Musical.ly 的第一批网红代表 Baby Ariel,2000年出生的年轻人,看到后你不会奇怪为什么 Musical.ly 能成为年轻人的潮流社区了。
五、创业过程中的Q&A在访谈中 Alex 还分享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因为比较零碎,这里以 Q&A 的形式简单写一下(在不改变原义的情况下,我重新组织了原文)。
Q1:作为中国人,你是怎么理解美国的青少年用户?
A:首先,要经常与他们保持沟通。我们有很多微信群和他们聊天,除了聊产品,还会闲聊,了解他们最近在想什么,做什么。
在 App 里还要有明显的反馈入口,让用户写下喜欢我们和讨厌我们的地方。每天我们都能收到上百封邮件。
平时要多看用户发的内容,我还注册了很多小号去和用户互动,问他们为什么发内容。
Q2:和 Vine 的区别是什么?
A:关键差异是 Musical.ly 降低了内容的创作门槛,但 Vine 没有。
Q3: 和 Snapchat Discover 的区别是什么?
A:Snap的内容更加精致,我们的内容会更加「粗糙」一些,我们想保留 UGC 的痕迹。
Q4:Lip sync 和 卡拉 ok 有什么区别?
A:首先不是每个人都能唱好卡拉 ok,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 lip sync。其次,看一个人唱卡拉 ok 是比较单调的,不太有视觉观赏性。但 lip sync 的形式很丰富,唱歌/舞蹈/演戏都可以。
Q5:作为中国团队,为什么最后才进入中国市场?
A:中国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所有公司都在花钱买创作者、买流量,如果要经营中国市场,你得有更大的运营团队和更多的预算,这对我们这家小公司来说太难了。
- 任正非|任正非与孟晚舟的姓氏为什么不一样?
- |为什么以前在飞机上不能开手机,而现在可以了?
- 家电业|为什么家电业要拒绝躺平敢于折腾?
- |日本手机为什么沦落了?
- 换手机为什么建议避开128GB的,原因主要有3点,懂的都懂
- 人类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如果机器能够深度学习|为什么说AI能作巴赫的曲,却写不出村上春树的小说?
- 锐龙|为什么AMD只推出一款锐龙7 5800X3D?因为资源都优先给Milan-X了
- 苹果7|明明我的苹果7P还能再战两年,为什么要我淘汰
- Linux|为什么国企要把电脑全部换成Linux环境?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
- iPad|一样是苹果的电子产品,为什么iPhone比iPad贵几千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