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为什么 Musical.ly 从对口型内容起家?创始人 Alex Zhu 对 UGC 社区的思考( 二 )

  • 快手最初是 GIF 工具。
  • 就连微信,1.0版本时也有很多用户问「有 QQ 了,为什么要用微信」。直到后来有语音发送、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才迎来增长。在《腾讯传》里有这么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微信 1.0 版几乎没有收到市场的任何反响。

    微信 1.2 版迅速转向图片分享。然而,用户反响仍然不热烈,手机图片分享还是无法构成一种基本需求。

    2011 年 5 月,微信新版本也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猛然间出现井喷,用户日增数从一两万提高到了五六万。

    到了 7 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用张小龙的话说,「这个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在此之前的半年里,微信的用户数未曾突破 100 万。然而,7 月份之后,微信的日增用户数一跃达到了惊人的 10 万以上。
    如果真的没解决什么需求,还有什么办法留住用户吗?
    也有,那得让用户「慕名而来」,比如早期的微博是靠明星名人做冷启动,还有上年爆火的 Clubhouse 也是如此。但能不能持续留住名人,就是另一项本事了。
    三、Musical.ly 的转折一般的故事到这里应该就是触底反弹,一飞冲天了,但 Musical.ly 没有。
    它确实比上一个项目更受欢迎了,但在前 6 个月里增长都非常缓慢,钱也快花完了,处境非常艰难。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认为用户使用 Musical.ly 的场景更多是从相册里上传内容,然后配一首背景音乐。数据也确实如此,当时有 50% 的视频是这么投稿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频次不够高,用户不会每天都这么做。
    用户大都是晚上回到家后打开视频软件,所以 Musical.ly 思考的是怎么让这个场景下的用户愿意发视频。
    后来他们找到了答案。
    在 2014 年底他们发现每周四的晚上都是 App 下载量的高峰,但他们不知道原因。
    在做了一番搜索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周四晚上的一档综艺节目「Lip Sync Battle」。每次节目播出后,用户都会去 App Store 搜索「lip sync」关键词,Musical.ly 的下载量就上涨了。
    于是他们开始主打 lip sync 功能,即音乐对口型的内容,不再是一个通用的视频制作软件,很快在 2015 年初就发布了新版本。
    从这个转折点开始,他们才真的一飞冲天,短短几个月之后(2015 年 7 月)就成为 App Store 下载量 Top1 的应用。
    ugc|为什么 Musical.ly 从对口型内容起家?创始人 Alex Zhu 对 UGC 社区的思考
    文章插图
    这就是 Musical.ly 选择 lip sync 品类的原因,并不是创始人构想出来的蓝图,而是市场选择出来的结果。
    Alex 对这个调整的总结是:想要把一个不成功的产品扭转过来,单纯增加功能是没有意义的,你得有一个 killing feature。
    是不是和微信「附近的人」的案例很像?但要找到或遇到或做到这个 killing feature,就是另一番功夫和时运了。
    四、从工具到社区依赖工具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之后,就需要思考社区怎么做了。核心问题是:用户已经有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为什么要来你这个社区?
    【 ugc|为什么 Musical.ly 从对口型内容起家?创始人 Alex Zhu 对 UGC 社区的思考】他说构建一个社区很像是构建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我们可以借鉴经济上的规律。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就像欧洲旧世界,虽然人口很多,经济很好,但社会秩序也固化了,新的人很难出头。
    新的社区就像美洲新大陆,虽然比较落后,但秩序还没固定。所以作为平台运营方,早期要构建一个中心化的经济制度,让一部分人快速富起来,起到示范作用。
    旧世界的人看到后会想:嘿,他只是个普通人,他只是去了新大陆就变有钱了,我也能啊。于是更多用户进来淘金,社区逐渐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