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双十一:那些你有所不知的双十一故事背后的底层逻辑( 二 )


所以为了让双十一依然有便宜的意义,淘宝强行让商家压缩利润,辛苦压缩出来的利润肯定不会轻易让消费者这么容易得到了,所以才出现了各种满减、定金、盖楼、喵糖、定金尾款、返现还有优惠券等等的活动,买东西的时候让大家全懵了。
再打个比方,上一年不少人在双十一的前一两天忽然间收到一张“满一千减五百”的限定商品优惠劵,优惠的五百块怎么来的? 就是从商家那里要来的,而不是平台自己掏钱出来的。 所以才那么多的小商家疯狂吐槽准备了好几个月结果没赚什么钱,就是因为成本太高了!
但是,尽管是线上价格无限迫近实体价格的衰落期,都不会让双十一死亡,淘宝还是电商的老大哥,哪怕流量再贵,商家也只能选它,直到两年前。
为什么是两年前? 因为两年前抖音开始自建电商体系,开始做内容电商。 内容媒体平台的流量本来就比纯电商平台的流量要大很多,但一直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井水不犯河水也就没放心上了,但是现在成了直接竞争关系,就又是一拨降维打击了。 你想想,你以前线上购物是想买东西的时候就去淘宝逛逛合适的直接点链接购买。
在淘宝里面你能看到什么都是淘宝自己来决定的,这些都是淘宝站内的流量。 但现在更多的是,在刷着抖音被种草了,才想起直接到淘宝搜索这个品牌这件具体的商品进行购买,这个可不是淘宝能决定你看什么了,这个也就是站外的流量。 也就是说,商家有了更多的选择,商家可以不买淘宝的流量,而去买抖音的流量进行推广,然后引流到淘宝上购买,甚至可以直接在抖音上找主播带货。
同样的价格,可能算下来的总成本就是比在淘宝的各种推广成本要低。 面对这样的情况,淘宝的日常应对方法是增加视频内容化视频,让商家给商品拍视频就增加商品权重,并且扶持起了薇亚和李佳琪这两个头部主播。 而至于双十一的做法就是,流量战争已经输了,但面子不能丢,一天的流量不够,就算一个月的流量呗。
然后就把双十一延长到一个月。 一个购物节可以拉长到真正一个月,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再然后也没有公布双十一实时的销售额了,都只是给了一个大概的数据而已。
今年天猫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模糊地给出了“从11月1日0点到11日0点45分,已有382个品牌在天猫双11的成交额超过1亿元”这样的模糊数据。 而在朋友圈看到某知名品牌双十一成交几百亿的数据,都是憋了一个月下来的数据,可能就算没有双十一,平时一个月也能有这数据。 但这样的做法真的有用吗? 更加现实的是,尽管消费者每天签到、“麻烦”朋友盖楼来薅羊毛拿津贴凑跨店满减,但最后买的价格却比平时,甚至是比线上,都要贵。
一个原价129块钱的面膜,在经历了预付款尾款优惠券满减券之后,竟然最后支付了149元。 这样的结果只会是遭人唾弃。 代表着电商发展趋势的双十一,走到了现在,十二年了,发展得越来越衰落。 同时,消费者也转变为以90后为消费主体。 不同于80后的冲动消费,90后消费者最大的特征就是理性消费以及为热爱消费。
也就是说,对于只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年轻人会理性囤货,以前“因为卫生纸便宜而一次性买了一年的量,结果到下一年双十一都没用完”的例子,不会有了。 现在有30万的年轻人在豆瓣小组上正在闹着反消费呢。
但同时,她们也愿意为情感价值消费,例如说年初的鸿星尔克的国货,90后是为了热爱祖国的这份感情而消费的。 例如品牌溢价,就是为了支持这个品牌而消费的。 如果你的产品是走心的,是帮助消费者买更好更优质的产品,那么就能赢得90后的流量,也就能赚90后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