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世纪还未过半,数据“石油”就要枯竭了?

技术|本世纪还未过半,数据“石油”就要枯竭了?
文章插图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石油”,在过去几十年催生出一大批互联网巨头,但现在,新的麻烦出现了,“石油”的开采正在变得越来越难。
一方面,各行业原有数据的价值沉淀和挖掘逐渐饱和,市场对数据深度共创共享的需求激增,但缺少好的沟通桥梁;同时,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凸显,《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继被推出实施,野蛮生长变得难以为继,数据“油田”进入精细化经营阶段。
在新阶段,如何认清数据市场的新形势和新规则,找准并解决数据流通的难卡点,实现数据流通与安全两者兼得?正在成为各行业企业的“必答题”。
五年翻七番,但隐忧已现过去五年,我国数据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从106亿元到704亿元,涨幅高达约564%,近乎翻了七番。而未来五年,这一规模还将继续攀升。
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进入高速发展期。
技术|本世纪还未过半,数据“石油”就要枯竭了?
文章插图

来源:《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研究报告(2021)》
然而光明前景的背后,隐忧早已显现。
经过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各行业企业的数据沉淀和价值挖掘已逐渐饱和,原有数据红利已被消耗殆尽。数据价值挖掘进入深度共创阶段,要求不同机构相互间尝试更多的数据共享、样本碰撞、联合建模,独守自己一亩三分的数据“油田”坐吃山空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
越来越多的企业思考,如何能打破数据孤岛和应用“烟囱”,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让数据实现跨界流动和碰撞融合,从而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催生出意想不到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机会。
但这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由数据共享带来的数据滥用、盗用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数据安全事件正在成为公众网络噩梦。
数字化时代,对国家、企业、个人而言,数据安全正在成为重中之重。安全事件一旦出现,往往影响大、损失重,不仅给个人隐私带来威胁,让企业面临经营损失风险,还可能会威胁国家安全。
以企业数据风险为例,IBM与Ponemon Institute对全球17个国家里经历过数据泄露的50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发现,2021年企业单次的数据泄露事件平均耗费成本约为424万美元,比2020年增幅10%,创下历史新高。
技术|本世纪还未过半,数据“石油”就要枯竭了?
文章插图

来源:IBM《2021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
数字化的今天,数据既是基础性战略资源,又是关键性生产要素,如何既能实现数据跨界共享,又能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焦点和各行业企业的战略重点。
数据跨界流动,需解好三道题事实上,数据多方共创、跨界流动的需求一直都在。以“低保查询”为例,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数个政务部门的通力协作。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为低保户,需要综合多维度信息,如纳税情况、不动产信息、车辆情况等,但这些数据分散于纳税局、房管局、车管局等,需要各部门参与进来,通过交互核实,产生一个新的数据,来证明该人是否为低保户。
之所以如此复杂,是因为民生数据通常涉及个人敏感隐私,数据价值极大,数据的汇总往往更容易招致攻击,出于风险考虑,这些多维度数据,只能协作而不能聚集。
而实际生活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数据跨行业、跨机构流转共创已是大势所趋,但眼下,数据流通上仍有三大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