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这个双11,其实没有意外

meta|这个双11,其实没有意外




双 11 已经过了追求表面数字的年纪 , 高质量增长才是它未来的主旋律 。
作者/季末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14 , 是一个被赋予许多意义的数字 。
比如中国有14亿人口 , 中华上下五千年最牛的一个王朝秦王朝存在14年 。 再比如 , 有人用14年发明了世界第一台通话机 , 那个人叫贝尔 , 有的企业用14年转型从飞机工厂转到摩托甚至汽车领域 , 成为汽车界的名牌 , 那个企业叫宝马 , 而卡梅隆拍出了《泰坦尼克号》后 , 用14年时间完成了《阿凡达》制作 , 创造出一个潘多拉星球 。
2009年 , 中国电商世界迎来第一届双11 , 27个商业品牌参与 , 成交额最终定格在5000万 , 到今天双11刚好14岁 , 它早已成为中国消费者的狂欢传统节日 , 缔造者叫阿里巴巴 。
今年双11收官 , 缔造者阿里巴巴第一次没有披露具体GMV数据 , 淘宝天猫产业发展及运营中心总裁吹雪给出了“与去年持平”的答案 , 而去年的交易额为5403亿 。
在国际环境、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之下 , 能与去年持平 , 并不简单 。 但阿里巴巴这个举动更深层的含义是 , 双11已经走向成熟 , 由唯GMV时代走进高质量增长时代 , 冰冷的数字不再是主角 , 如何让消费者高质量购物、让商家可持续增长才是电商的本质 。
一、双11有两张面孔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 近几年双11总带着两幅面孔 。
一面是不断唱衰的言论 ,“没有人再期待双11”“双11已经失去原本的意义”“双11不够优惠”等评论随处可见 , 相关机构也不看好双11 , 去年媒体作出“十三而衰”的定调 , 今年彭博甚至作出了-1.5%的预测 。
但另一面 , 是依然热情的消费者 , 以及与市场消极预测截然相反的商家 。
在双11之前 , 《有意思报告》发起了一项“今年双11你真的不买买买了?”的调查 , 结果显示 , 参与或者打算参与的人占比近7成 。 7成的人依然对双11充满热情 , 尽管大多数来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 低线城市参与感也并不低 , 三线及以下城市每三个人就有一个参与双11 。
而在双11启动之初 , 各个领域的商家们就已经进入备货冲刺阶段 。
徐江是苏州服饰产业带上的商家 , 他在天猫上已经开了三个店铺 , 专卖苏州当地供应的毛呢大衣 。 从9月份开始 , 他就带着自己的员工进入高强度备战状态 , 为3个店铺准备了30万件毛呢大衣 , 是去年的1.2倍 , 同时 , 还备下去年2倍的面料 。
徐江只是其中之一 , 苏州服饰产业带上聚集了大约2万家服饰企业 , 行业产值超千亿 , 而他们都将双11看得比过年还重要 。
不被看好的美妆行业里的玩家 , 也信心满满 。今年美妆行业不好过 , 据新摘不完全统计 , 上半年有近14个美妆品牌宣布关停或开始撤退 , 著名韩国彩妆品牌HERA就已在2月宣布关闭所有中国市场线下专柜 。
但华熙生物旗下男士护肤品牌珂岸却从8月份就开始盘货、下单、生产 , 备货量是去年的5倍 。 2019年菜创立的新锐彩妆品牌花洛莉亚 , 今年的投入更是比去年高出7-8倍 , 还在黄山与广州新开了两个仓库 。
家居品牌也不例外 。 广东哥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佛山家居产业带 , 这里是中国第一大家电家装生产基地 , 家具产业集群规模远超万亿 , 而哥登网络下的七彩叮当品牌从8月份开始准备 , 不仅是为爆款备货 , 甚至还力推三款新品 , 并且每款新品都备货两三万台 。
各个行业商家积极备战背后 , 是不确定环境下对中国经济的韧性信心 , 以及对电商平台的信任 , 天猫交出的成绩单 , 也印证了消费者的消费力不减和平台保持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