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虾稻生态种养技术
技术概述:
通过科学的稻田改造工程,创造了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小龙虾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 。
产出效益表现:亩产小龙虾100公斤以上,水稻500公斤以上,产值3500元/亩以上,利润2000元/亩以上 。
技术要点:
(1)选择地势低、保水性好的水田,面积10 ~ 50亩 。
(2)加宽、加高、加固田埂,开挖水田环沟,移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种植面积约占环沟面积的30% 。
(3)8月下旬放养规格约30克/亩的亲虾15 ~ 25公斤,雌雄比例为2:1;或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亩投放规格为每公斤250-500只的幼虾1万-1.5万只 。
(4)及时调整水位 。
(5)3月下旬至5月中旬增加投喂,如菜饼、豆渣、大豆、螺肉、蛤肉、莴笋叶、黑麦草等 。
(6)实行捕放轮作,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小龙虾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 。
适宜区域:全省低洼水田 。
注意事项:
(1)小龙虾生长季节应加强投喂,否则会严重影响小龙虾的产量和规格 。
(2)放养虾类时,要分开轻放在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环沟内的水中 。
(3)5月底,当每笼成虾产量低于0.4公斤时,停止捕捞,留足亲虾 。
技术支持单位: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主要技术负责人:马德文
池塘“35”分期养蟹可控技术
技术概述:
【未来10大暴利种植,渔业养殖项目计划书】通过将河蟹池塘养殖分为三个月和五个月,分池养殖,有效解决了外购蟹种质量得不到保障和水产资源易被破坏的问题,避免了养殖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河蟹的规格、产量和养殖效益 。
增产增效:与河蟹常规生态养殖方式相比,采用“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的池塘,可使河蟹增产20%以上,规格提高10%左右,成活率提高10%左右,每亩池塘增效1200元以上 。
技术要点:
(1)配备大小池塘,大小池塘面积比为:1 。
(2)10月底干塘消毒后,小池塘种植伊乐藻,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 ~ 70% 。
(3)小池塘的水位应控制在30 cm左右 。水生植物生长后,应放入蟹种,水位逐渐加深 。
(4)蟹种进入小池塘后,水温达到8℃,就喂高蛋白河蟹全价颗粒料以增强河蟹体质,投饵率为1%左右;待到3月份左右,水温10℃以上,就每天开始喂高蛋白河蟹全价颗粒料,投饵率为2%左右 。
(5)大池塘干池消毒后,在3月中旬左右种植轮叶黑藻 。轮叶黑藻采用芽苞种植的方法,按行株距0.5米×0.5米,每穴3-5粒芽苞插入泥中,芽苞用量约1.5千克/亩 。水温上升到15℃以上,开始种植苦草 。苦草播种在池塘中水位不超过20厘米的浅水区,每亩(以实际种植面积计算)种子用量约150克 。
(6)大池塘在3月底、4月初投活螺蛳100千克/亩,8月中旬投放量活螺蛳300千克/亩 。
(7)在5月10日前后用地笼捕捞小池塘的蟹种,将规格大于20g/只的蟹种挑选出来投放到大池塘 。大池塘的蟹种密度为800~1200只/亩 。
(8)大池塘套养少量鲢、鳙、鳜,不准放养其他鱼类 。
(9)大池塘水位控制:在4月中上旬,水位控制在30-50厘米,5月份时水位控制在60~80厘米,6月份时保持100~120厘米水位,7月份和8月份保持130~150厘米水位,9月份和10月份保持100~120厘米水位 。
(10)蟹池水草要求顶端低于水面10~15厘米 。水草一旦露出水面,就及时刈割水草,割去后的水草保持30~40厘米株高 。
(11)根据河蟹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求,在每一次蜕壳前后都投喂粗蛋白含量不同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 。
(12)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环境改良剂改良水质及底质 。
(13)配套微孔增氧设备以提高池水的溶氧量 。
(14)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河蟹病害发生 。
适宜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养蟹池塘
注意事项:
(1)水草面积始终控制在池塘面积的60%~70% 。
(2)大、小池塘都必须杀灭克氏原螯虾 。
(3)6~9月份应密切注意水草的虫害 。
技术依托单位: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主要技术负责人:程咸立
池塘网箱养鳝技术
技术概述:
在池塘内设置网箱,投喂全价黄鳝无公害饲料,移置水草,改善网箱内养殖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黄鳝网箱养殖的成活率、养殖产量及养殖效益 。
产量与效益表现:产量4~6千克/平方米,产值300元/平方米左右,效益120元/平方米左右 。
技术要点:
(1)网箱规格:3.0米×2.0米×1.5米(或1.0米)或2.0米×2.0米×1.5米(或1.0米) 。
(2)网箱设置:网箱面积为总水面的40%左右 。箱内移植水草,覆盖面积为80%~95% 。
(3)鳝种选择:选择深黄大斑鳝或浅黄细斑鳝 。
(4)放养时间:6月下旬至7月中旬 。
(5)苗种规格在15~30克/尾为宜 。放养密度控制在1.0~1.5千克/平方米 。
(6)做好鳝种入箱后的摄食驯化,投饲坚持“四定”,以投喂全价黄鳝无公害饲料为主 。
(7)早晚查箱 。越冬期间加厚箱内水草 。
(8)病害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以中草药和生物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 。
适宜区域:全省各地养殖池塘 。
注意事项:
(1)目前无法大规模繁殖苗种,收购的苗种要把好质量关;
(2)网箱内水草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黄鳝逃逸;
(3)苗种放养时要求前后3天都是晴天 。
技术依托单位: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主要技术负责人:易翀
稻鳖虾鱼生态种养“三高”技术
技术概述: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技术手段,对稻田进行结构改造和功能完善,利用水生动物摄食与频振诱虫灯综合防控稻田病虫害,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实现修复稻田生态,实现粮食生产安全,实现稻田“三高”(高产、高质和高效) 。
产量与效益表现:亩产中华鳖100千克以上,大规格小龙虾60千克以上,水稻500千克以上 。产值13000元/亩以上,利润6000元/亩以上 。
技术要点:
(1)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保水性好的稻田,面积10~50亩,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
(2)田埂加宽加高加固;开挖稻田环沟,环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10%;沟深1.0~1.2米 。
(3)在沟内种植水草 。水草品种为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种植面积控制在环沟面积的1/3左右 。
(4)清明前每亩投放活螺蛳100~200千克 。
(5)鳖种选择规格500克/只左右的中华鳖,土池鳖种应在5月中下旬的晴天投放,温室鳖种应在秧苗栽插后的6月中旬投放,放养密度在100 只/亩左右 。虾为小龙虾,在3月至4月投放规格为200~400 只/千克的幼虾40~50 千克/亩或在8月至10月投放抱卵虾20~30 千克/亩 。6月份在环沟内少量放养鲫、鲢、鳙夏花 。
(6)水稻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米质优、可深灌、株型适中的中稻品种 。栽插时采取宽窄行交替栽插的方法,宽行行距为40厘米,窄行行距为20厘米,株距均为18厘米 。
(7)根据水稻以及水生动物生长需要适时调控水位 。
(8)鳖的饵料为低价的野杂鱼或加工厂、屠宰场下脚料;虾以稻田内的天然饵料为主,适当补充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屠宰场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玉米、小麦、饼粕、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饲料;鱼以稻田内的天然饵料为食,不必专门投喂 。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水生动物的生长阶段以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
适宜区域:全省各地中稻稻田 。
注意事项:
(1)使用水泥瓦建造防逃设施,稻田四角转弯处的防逃设施要做成弧形 。
(2)要根据中华鳖的生态习性设置晒台和饵料台 。
(3)要在稻田配频振杀虫灯对趋光性害虫进行诱杀并为鳖、虾、鱼提供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 。
(4)由于雄鳖生长速度快、价格更高,最好投放全雄鳖种 。
技术依托单位: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主要技术负责人:汤亚斌
翘嘴鳜池塘主养技术
技术概述:
翘嘴鳜是一直是我国淡水名贵养殖品种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合理控制苗种投放密度、科学安排饲料鱼生产、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成活率、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
产量与效益表现:鳜鱼池塘主养,放养当年早期鳜苗(2.0~3.0 cm),投喂适口、充足的饵料鱼,一般每亩可产鳜鱼500千克以上,亩平利润5000元以上 。鳜鱼套养模式,管理以主养鱼类为主,一般每亩可产鳜鱼5~10千克,亩增效益可达300元以上 。
技术要点:
(1)放养前池塘消毒 在鱼苗放养前7~12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带水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彻底杀灭池塘中的杂鱼、小虾及其它有害生物 。
(2)放养前基础饵料鱼的投放 鳜苗放养前10~15天培肥水质,选择鲮、鲢、草鱼等其中的一种水花作为鳜下塘时的基础饵料鱼,密度按60~100万尾/亩 。
(3)放养前池塘水的处理 加注新水至水深1.0m以上,使用氯制剂消毒池水,杀死水中有害细菌和寄生虫 。
(4) 鳜苗放养 将在苗种培育池养至4.0~10.0厘米的苗拉起,按不同规格不同密度分别放入主养池 。一般4.0~5.0厘米规格,密度1200~1300尾/亩;6.0~7.0厘米规格,密度1100~1200尾/亩;9.0~10.0厘米规格,密度800~900尾/亩 。
(5)饵料鱼配套养殖及投喂 按鳜主养池与饵料鱼配套池面积比为1:2~4 。饵料鱼品种5~6月可以用本地鲢、鲫、草鱼作为饵料鱼,其它时间段均以广东麦鲮作为配套饵料鱼,麦鲮养殖密度按50~100万尾/亩进行高密度养殖 。
(6) 水质管理 每3~5亩安装1.5kw增氧机一台;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15~25kg/亩的水全池泼洒,或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证池塘水质良好 。
(7)鱼病综合防治 放养前,池塘曝晒、除野、消毒;鳜苗下塘前浸泡消毒;鱼种阶段,重点防治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锚头蚤等寄生虫疾病;8~9月份重点预防细菌性烂腮、细菌性出血;综合防控病毒性疾病 。
适宜区域:全省所有精养池塘 。
注意事项:
(1)翘嘴鳜吞食的饲料适口长度为自身的1/4~1/3,饵料鱼体高应该小于翘嘴鳜的口径 。
(2)饲料鱼一般选择长条型或纺锤形低值鱼类,例如:鲮、鲢、鳙、草、鮰、鲤、鲫等 。
(3)由于翘嘴鳜耐低氧能力差,对水体溶氧要求较高,要经常冲水增氧 。
技术依托单位: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主要技术负责人:朱思华
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
投放合适密度和规格的泥鳅苗种,充分利用养殖池塘水体宽阔、溶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的特点,通过架设防逃防天敌设备和人工投喂配合饲料,使泥鳅苗种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养殖,由小变大,成为商品泥鳅 。在池塘中饲养泥鳅,对比其它养殖模式能提高泥鳅的亩产量,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
产量与效益表现:春季投放规格为600尾/千克左右的鳅苗,每亩放养量为1.2万尾,经过5个月的饲养,平均个体可达40克以上,亩产可达400~450千克 。出塘平均价格20元/千克,亩产值8000元,平均利润4000元/亩 。
技术要点:
1、池塘面积以1~5亩为宜,池塘底质为腐壤土,带中性或弱酸性 。池塘周边要架设防逃设施,水面上要架设防鸟设施 。
2、在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池中的致病菌、野杂鱼和敌害 。
3、清塘后在池塘四角和鱼溜中堆放经过发酵腐熟的混合有机肥,如猪粪、牛粪、鸡粪等,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使鳅苗一下塘便可摄食到天然饵料 。
4、规格为600尾/千克的鳅苗,一般每亩放养量为1.2万尾;规格为1000尾/千克左右的鳅苗,一般每亩放养量为1.5万尾 。
5、在进行池塘饲养时,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猪血、动物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以及麸皮、米糠、菜饼、豆饼、豆渣、瓜菜叶子等植物性饲料,也可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
6、当池水的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就应追施有机肥,增加池塘中的桡足类、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20厘米时,应减少或停施追肥 。
7、在饲养过程中,每星期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漂白粉和光合细菌,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杀灭致病菌 。
8、在饲养过程中的高温季节,应经常加注新水,并在池塘宽边或四角栽种莲藕等挺水植物遮荫,降低池水水温 。种草的面应控制在10%左右 。
9、根据泥鳅逆水的生理习性,可采用冲水捕捞、网片或鱼笼诱捕,也可进行干池捕捞等方法 。
适宜区域:全省的精养鱼池 。
注意事项:
1.防敌害生物 。泥鳅的敌害生物种类很多,如水蛇、鸥鸟、鸭子、鲶鱼、乌鳢等凶猛肉食性鱼类以及与泥鳅争食的生物如鲤鲫鱼、蝌蚪等 。在饲养期间,要注意杀灭和驱赶敌害生物 。
2.防逃 。养殖泥鳅的池塘都要使用防逃设备,一般选择成本低的围网 。
技术依托单位: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主要技术负责人:印杰
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
黄颡鱼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 。全雄黄颡鱼解决了雄性黄颡鱼和雌性黄颡鱼的生长差异 。池塘主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 。
产量与效益表现:池塘主养亩产量在750千克左右,产值18000元/亩左右,效益5000元/亩左右;池塘套养亩产成鱼40~50千克,亩增效1000元左右 。
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主养池塘面积以3~10亩适宜,水深2.5~3米 。放养前彻底清塘,施肥培水 。
(2)放养密度:投放夏花鱼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冬片放养时间在11月至12月 。夏花鱼种直接养殖成鱼模式每亩放养规格为3~5厘米的鱼种1.2~1.8万尾;大规格鱼种养殖成鱼模式每亩放养规格为10克/尾的鱼种0.8~1.0万尾;套养池塘亩投放1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300尾左右 。
(3)饲料投喂:用黄颡鱼专用人工配合饲料,投饵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 。
(4)水质调控:鱼池水深前期控制在1.5米左右,后期逐渐加深至2.0~2.5米,高温季节每7~10天换水1次 。高温季节可施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改善水质和底质 。
适宜区域:全省各地养殖池塘 。
注意事项:黄颡鱼放养前要进行鱼种消毒,否则容易因运输受伤患水霉病造成大量死亡 。
技术依托单位: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技术负责人:刘汉勤
杂交鲌“先锋1号”池塘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
杂交鲌“先锋1号”为名优鱼类,市场前景看好 。在池塘主养中,通过采用肥水和投饲相结合的投喂方法,能够达到高产高效;在池塘套养中,控制合理放养密度,能够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养殖效益 。
产量与效益表现:池塘主养亩产量在500千克左右,产值10000元/亩左右,效益4000元/亩左右 。
技术要点:
(1)养殖模式有池塘主养、混养和套养 。
(2)放养时间:冬片鱼种冬季和早春放养,夏花鱼种5月下旬和6月上旬放养 。
(3)放养密度 。主养:亩放养冬片鱼种(10厘米以上)1200尾左右,并搭配鲢夏花200尾左右 。或亩放养夏花鱼种(3.3厘米)2~2.5万尾;混养:亩放冬片鱼种(10厘米以上)600尾左右;套养:亩放养冬片鱼种50~80尾或夏花鱼种200~300尾 。
(4)饲养管理:①鱼种放养前和下塘后7~10天,亩施充分发酵的粪肥200~250千克或绿肥200~300千克,培育天然生物饵料 。②投喂适合的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颗粒大小适口 。③适时开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或窒息死亡 。及时发现并预防鱼病 。④适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 。
(5)适时捕捞上市 。
适宜区域:适宜在全省养殖水域推广养殖 。
注意事项:根据鱼种的规格选用合适粒径的配合饵料 。
技术依托单位: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先锋公司
主要技术负责人:王贵英
异育银鲫“中科3号”池塘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选育出来的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遗传性状稳定、不易脱鳞、碘泡虫病发病率低等优点,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通过合理控制苗种投放密度,增产增效明显 。
产量与效益表现:池塘套养亩增产25千克左右,亩增产值300元以上,亩增效益200元左右;池塘主养亩产800~1200千克,产值10000元左右,效益3500元左右 。
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应选择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15~30亩为宜的池塘 。
(2)放养前准备:在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 。
(3)养殖模式和放养规格及密度:①鱼种池套养:在养殖四大家鱼的池塘,每亩投放5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80~120尾,家鱼苗种按常规密度投放 。②成鱼池套养:一种是以草、鲢、鳙为主体鱼,少量搭配“中科3号”,每亩投放规格为2寸以上的异育银鲫100~120尾 。另一种是以“中科3号”为主养鱼,适量放养草、鲢、鳙等,亩放异育银鲫1500~2000尾 。
(4)饲养管理:在鱼种池套养时,无需增加饲料 。在成鱼池套养时,可投喂菜籽饼、米糠、麸皮、豆饼、小麦等饲料,每天2次,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池塘鱼体重的5%~7% 。
适宜区域:全省各类可控养殖水域 。
技术依托单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主要技术负责人:王忠卫
池塘种青养鱼技术
技术概述:
池塘种青养鱼是指在养鱼池塘及其周围种植各种青饲料、绿肥,然后利用作为养鱼饲料或肥料,提高养鱼产量和品质,节约养鱼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种青养鱼是我国养鱼的特色,已有50年左右的历史,取得显著成绩,有丰富的经验 。
产量与效益表现:池塘亩产量500~800千克左右,亩产值5000元以上,亩效益2500元左右 。
技术要点:
(1)要根据各地条件和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草种,湖北省大多数地区可选择黑麦草和苏丹草交叉种植 。
(2)黑麦草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为宜,苏丹草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紫花苜蓿春、夏、秋季均可播种,杂交狼尾草在春季播种 。
(3)根据成鱼的产量、草食性鱼类的比例、青饲料的品种产量及各种青饲料的饵料系数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青饲料的面积 。
(4)黑麦草采用撒播或条播,亩用种量1.5~2千克;紫花苜蓿采用撒播,亩用种量0.8~1千克;苏丹草亩用种量2~3千克;杂交狼尾草亩用种量0.1~0.2千克,也可用根茎扦播 。
(5)根据不同草的生长需求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
(6)黑麦草一般可割3~4次,4月上、中旬开始刈割;苏丹草、杂交狼尾草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刈割,一般可割4~5次;紫花苜蓿在4月初开始收割,可割3次,越夏后再刈割1次 。另外还可套种一些补缺品种,以确保每天有鲜草喂鱼 。
(7)以草食性鱼类为主要品种,搭配混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的放养比例适当缩小 。
(8)每日投喂饲草的数量根据当天的气候、水质、鱼的食欲等情况而定,投喂时间一般应在上午8~9时投喂,投喂量应以在下午4~5时吃完为宜 。
(9)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环境改良剂以及换水等方法调节水质,以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最好在25~30厘米之间,pH值为7~8 。
适宜区域:全省各地养殖池塘 。
注意事项:
(1)吃剩的草应于当日傍晚捞出,以免腐烂影响水质;
(2)池塘追肥一般要用腐熟的有机粪肥,仅在高温季节施少量的化肥 。
- 显卡|打破美国垄断:100%国产显卡开卖,AMD、Nvidia压力山大
- 广州泰基大厦 西安泰基典当有限公司
- 杭州留学生创业补贴政策2021,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 苹果|年底欲继续降价冲销量!苹果加大iPhone 14备货 印度产比例激增
- 小米科技|大变样!小米13系列最新爆料
- 什么技术好学又赚钱前景又大,什么是技术创业
- 乌镇峰会|再次成我国“首富”?身价超4000亿,他才是美团、京东背后的大老板
- 未来10大暴利行业 2021年农村最挣钱的行业
- 开洗车店需要什么设备多少钱,现在开一个洗车店大概要多少钱-
- 郑州最大的零食批发市场,郑州饮料批发市场进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