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双11一定还会走更远( 三 )




02

双11正回归“理性消费”
虽然阿里对所有商家重要性从未改变 , 但如果单从GMV数据来看 , 那么相比此前确实有所放缓——这也是外界最大议论原因 。

2021年 , 天猫双11的GMV同比增长8.45% , 这是阿里2009年开创双11以来首次出现个位数GMV增长 。 同时 , 京东也放慢了GMV增速 。

但这不是阿里淡化GMV的原因 。 多位观察人士认为 , 从当前大环境来看 , 以双11当前庞大GMV体量 , 能保持这个增长其实相当不容易 , 放缓也是正常现象——在疫情影响下 , 中国经济复苏从年初高速扩张转而稍作喘息 ,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放缓至4.9% , 疫情冲击过后 , 中国经济恢复到更正常的增长模式还需要一段时间 。

可以看出 , 电商GMV的增长幅度 , 符合经济规律走势 。 而且 , 从去年来看 , 在疫情影响减弱后 , 消费市场迅速回暖 。

经济变化带来消费行为、消费品类及零售业态变迁 。 借鉴美国消费及零售变迁趋势 , 目前中国“理性消费”意识正接棒品质消费 , 这对电商的GMV增长会有一定影响 。

零售行业观察人士林奕龙认为 , 最近两年在疫情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 , 国内外餐饮、旅游、百货等很多行业受到不小影响 , 失业、裁员、降薪并不鲜见 , 不论是主力消费群体70后、80后 , 还是更加年轻的90后、Z世代 , 在花钱这件事情上 , 人们消费习惯发生着巨大改变——理性、成熟消费 , 成为主要消费宗旨 。

就连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 今年11月4日 , 市场监管总局专门推出《工作提示》 , 从八个方面规范促销经营行为 , 提倡消费者理性消费 。


因此从消费侧来看 , 体现在双11上的表现就是 , 不再像以往那样肆无忌惮地买买买了 , 比如囤下未来1年的洗衣服 , 而是从实际需求、产品本身出发决定消费 。

“双11已经13年了 ,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 , 当初的疯狂早已逐渐褪去 , 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 。 ”27岁的Sherry就说 , 自己会更加理性地看待电商大促 , 提前做好预算和研究 。

相关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 《两次爆发背后的“双11”消费行为变迁》显示 , 双11第一波消费者超半数为长决策周期者 , 即下单前研究超30天;超四成第一波消费者进行了复购囤货 , 如美容护肤、彩妆香水、婴童用品等类目 。 近四成第二波消费者进行了品类尝新 , 如酒类、大家电等类目 。

此外 , 直播电商、垂直电商兴起 , 也一定程度分散外界对电商平台的注意力 , 所有电商平台获取新用户都越来越难 , GMV增量数字也不可能都一直漂亮 。

“可以说 , 在上述几大因素综合影响下 , 双11依然在庞大基数上保持持续增长 , 已经很难得 , 阿里完全可以讲一个GMV数字的震撼故事 。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 , 阿里主动与“GMV数字崇拜”作正式告别 , 既是回归商业本质 , 更与自身变化有关 。


03

平台、商家、消费者都想淡化GMV
作为中国经济繁荣的象征 , 过去13年 , 双11已经成为一个重塑制造业、拉动内需的重要消费节日 。 虽然外界每年对双11关注度最高的就是GMV , 但对阿里而言 , 淡化GMV数字的想法 , 并不是今年一时兴起 。

早在2013年 , 双十一成交额仅为350亿时 。 马云就如此表态:“我觉得数字不是我们今天所关心的 , 应该关心的是数字背后 , 通过数字去真正地理解市场的力量 。 ”

彼时 , 多元数字化生活方式刚刚兴起 , 线下传统行业才开始感受到线上的冲击 。 很多人认为 , 可以从GMV数字中 , 看到一个品牌如何再次升级 , 改变受众认知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