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小众却高端的“视频新基建”:步态识别技术如何穿越萌芽期?( 二 )


这背后与训练底库脱不开关系,人脸、指纹等识别技术能够率先落地,和训练方法和对象密切相关,这些特征的训练底库是以图像训练为主,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让获取图像/指纹极为普遍,样本量巨大,但步态识别只能通过视频识别,训练底库的训练方法和对象多是通过算法对视频进行解析和计算,背后的工作量更为巨大。
目前,市场上一款步态识别技术的初步形成,至少是基于百万级的训练库之上,而成熟可应用的技术至少是要达到超百万级别的训练量,这也是很多企业望而生畏的关键,对算法、训练库的要求过高,使得这项技术的壁垒过高,当前这项技术仅掌握在银河水滴、大华股份、盈力等少数厂商手里,整体技术存在高度集中的现象。
另外,尽管目前国家工信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都在大力推进步态识别的落地,但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却不利于步态识别的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市场结构中,指纹识别占比达到58%,人脸识别占比为 18%,虹膜识别占比 7%,此外掌纹识别以及声音识别分别占比 7%及 5%,也就是说步态、静脉、声纹等新型识别技术共分不到5%的市场份额,步态识别的发展空间较小。
步态|小众却高端的“视频新基建”:步态识别技术如何穿越萌芽期?
文章插图
而且,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人脸识别无疑是现在资本及市场最热门的“宠儿”,预计今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53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3%,国内外市场都在大力普及人脸识别的应用,进一步压缩了其他AI识别技术的市场空间。
最后,由于步态识别技术的载体,同样是摄像头或是扫描设备,那么,就会同人脸识别、虹膜这些面临同样一个问题。
即便步态识别技术再先进、成熟,但硬件及载体处于落后阶段,其识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也是现在很多步态识别技术,对摄像头等扫描设备的清晰度有着较高要求的关键所在。另外,由于步态识别的“非强迫性”特性,还会受到天气、人物着装、人物角度等影响,同样会降低识别的精准度。
技术和产品的落地,终归不是一帆风顺,对于步态识别技术来说,这也是必须经历的阶段,从小到大、从缺陷到完善,都是需要步态识别下的企业去一一解决。
行业远未到商业化考量阶段
一款产品、技术的研发或应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商业化落地,对于步态识别技术来说,也不例外。那么,在当前情形下,步态识别技术要想实现商业化落地,还需要完善哪些方面?
一方面,解决技术本身所带来的识别缺陷。目前,尽管部分步态识别头部企业的试验识别率已经超过了90%,但从整体上来看,步态识别作为刚起步的技术, 受天气、场景、目标等特殊性的影响,试验识别率只有80%,其可靠性不如人脸识别技术,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的普遍识别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拥有领先算法及软件的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率甚至超过99%。
步态|小众却高端的“视频新基建”:步态识别技术如何穿越萌芽期?
文章插图
对于步态识别技术来说,通过加强对步态识别软件、算法的开发以及训练底库的完善,包括增加对数千路高清摄像头的并发量,以及提升产品芯片的算力,来降低这种识别缺陷几率的出现。除此之外,步态识别还需要建立庞大的贴近实际场景的步态数据库,包括各种形式的行走姿态以及不同体型的身形数据收等等,加强与摄像头收集的步态数据的同步对比,保证对比和识别的准确性。
其次,就是通过头部企业的算法的成熟及训练底库、步态数据库的完善,逐步削弱行业技术壁垒,降低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相比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由于步态识别的技术特殊性,使得其技术壁垒较高,企业及行业需要不断通过研发支出,来攻克技术壁垒,高昂的研发费用让很多厂商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