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告别唯GMV论,阿里放下包袱( 二 )


2020年双11 , 天猫双11GMV定格在4982亿 , 京东GMV则定格在2715亿 。 从2009年的5200万到2020年的4982亿 , 一路攀升的天猫双11 GMV数字如同一面镜子 , 折射出中国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 , 而具有促进消费、优化供给的双11则成为行业盛事 , 事实上也已成为电商、零售和消费增长的一大驱动 。

GMV曾经很重要 , 它反映出电商平台的交易活跃度与营收能力 , 理论上来说 , 电商平台的营收与GMV呈现出一定的比例 , 因此外界特别是投资界对电商平台的GMV高度关注 。 此外 , 双11也被视作消费的晴雨表 , GMV的变化以及消费结构相关数据反映出消费趋势 。
然而经过多年发展 , GMV已变味或者变质 , 原因有二:
1、各种平台补贴政策、各类大宗商品上网(甚至包括房、车等)等等行为 , 改变了GMV的构成 , GMV越来越不准了 。 如果以GMV论英雄 , 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是贝壳 。
2、各大主流平台GMV口径不一致 , 比如阿里是交易额 , 京东是下单额 , 再加上双11的玩法出现较大变化 , 比如京东双11实际上在10月20日就已开始 , 这时候再来对平台GMV进行比较就没太大意义 。
总而言之 , GMV已不能反映出平台的发展水平、双11的消费水平和商家的销售水平 。 同时 , 过度关注GMV则导致了平台、商家和媒体对用户体验的轻视 , 对更应该关注的公益、低碳的忽视 。
如果平台不主动弱化GMV , 商家刷单等行为还会影响品牌排名 , 最终伤害用户利益 。 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的也明确要求 , “防止虚假交易、刷单炒信、虚假评价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发生 。 ”
2021年 , GMV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了 , 至少对双11来说GMV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可能对阿里内部小二们经营有一定参考性 , 但已不再值得整个阿里生态以及社会过度关注 。
对于电商行业来说 , GMV实际上都已经成了包袱 , 因为平台要PK GMV , 商家要PK GMV , 主播要PK GMV , 结果就是刷单等乱象重生 , 问题不少 , 收益变小 , GMV成了大家的包袱 。 现在是时候抛弃GMV了 , 阿里率先做出抉择 , 行业一起走出囚徒困境 。
行业未来要关注什么新指标?查了一下 , 指标一词 , 出自郭沫若《天地玄黄·鲁迅和我们同在》 , 其意思是衡量目标的参数;预期中打算达到的指数、规格、标准 , 一般用数据表示 。
对于企业来说 , 关注的指标出现变化 , 意味着目标出现变化 。
就像员工绩效管理 , 前些年企业普遍采取KPI制度 , 单一目标论功行赏后来OKR开始流行 , 不再只关注单一目标 , 而是关注整体的工作过程与成果 , 以更好地鼓励创新 , 释放年轻人的潜力 。
对电商行业来说 , GMV就是过时的KPI , 那么 , 什么才是行业的OKR?
双11的新目标 , 行业的新目标 , 应该说大家都已经达成共识 。
在解释为什么媒体中心取消数据大屏时 , 天猫副总裁吹雪说:“在天猫的长期战略中 , 商家和消费者体验现在变得更加重要了 。 ”现在天猫内部主要看两个方面:第一是增长的质量 , 双11只是周期里的体现;第二是更关注长期的社会价值 , 比如绿色公益等 。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说:“在外界更关注的销售数字的同时 , 对于京东、对于产业而言 , 更重视的是这背后越来越强劲、越来越持续的向上的力量 。 ”
没有企业不追求增长 , 只是现在大家更关注增长的质量 , 以及增长本身的意义:能否创造长期社会价值 。 增长不再是目标 , 只是过程 。
为什么要追求高质量的增长?经营层面人口红利消失 , 所有企业要学会挖掘存量价值 , 精益经营 , 关注增长的质量;行业层面 , 今年对所有中国经济和互联网行业都格外不同的一年 。 一方面 , 受疫情等原因影响 , 居民消费增长本身受到很大抑制 , 2021年社会零售增长压力巨大 。 与此同时 , 互联网监管也要求所有主体提质增效 , 增长质量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