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流量城市:人流进来,城市发大财?( 二 )



网路电商巨头的实体店反扑 图/作者提供
网路电商巨头的实体店反扑
网红建筑:让你的客人从Instagram走进来
“打卡”几乎已经是一种最有效也最廉价的社群行销方式 , 打卡的人既是顾客 , 也是最好的宣传者 , 因此在全球也都开始出现了所谓的“网红建筑” , 建筑物的功能、区位可能不再是业者的首要考量 , 而是他能够多麽吸引人的眼球 , 让人产生“打卡”、“病毒式行销”等等的效果 , 以让“人进的来” , 当然还有发财 。 几年前嘉义的高跟鞋教堂是个有趣的案例 。 他需要有教堂的功能吗?不需要 , 需要在特别好的地点吗?也不需要 , 只要地方不要太偏远 , 能够让人到这裡来打打卡就好 。

日前红及一时的高跟鞋教堂 。 图/云嘉南国家风景区
打卡拍照已经成为了一个主流生意 , 现在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为了打造网红地景的专家 , 以及网红建筑公司 。 例如在澳洲就有一家叫做Valé Architects[2
的网红建筑谘询公司 , 你告诉他你想做什麽生意 , 提供你怎麽做 , 还有建物应该要有什麽造型和内装 , 为你打造网红建筑 , 好吸引更多人来打卡消费;英国知名记者Lucy Johnston甚至出了一本书The Creative Shopkeeper[3
, 来教创业者们怎麽样做室内摆设 , 可以让更多网民们看到热门景点 , 愿意下凡来到你的店做选逛 。 这个年代 , 流量可能更多来自Instagram上的打卡 , 而不只是路上盲目閒逛的人们了 , 因此 , 位置不一定要最好 , 但店的外型一定要够吸引众人的眼光与快门 。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 网红建筑比较负面的影响是可能产生大同小异的建筑造型 , 甚至可能热潮一过就失去人潮 。 然而 , 建筑造型或者地景能够透过游客一个又一个的社群分享带来流量以及新闻 , 就让业者和地方政府带来兴趣和希望 , 久而久之 , 氾滥的彩绘眷村、天梯 , 或者风格相似的速食网红地景也就难以避免了 。

“打卡热点”已经成为观光的指标名词 图/乐活台南
流量陷阱:人进的来却没东西卖

流量能够产生 , 代表著某些需求能够被满足 , 也可能是一种陷阱 。 图/作者提供
流量能够产生 , 代表著某些需求能够被满足 , 可能是实际的生活痛点 , 也可能是打卡的分享欲望 。 久而久之 , 能够产生人潮、话题 , 可能就成为创业者、政府趋之若鹜的方向 。
然而流量却也可能是一种陷阱 , 可能人进来了 , 流量产生了 , 代实际上却没有能够与大流量相映衬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 。 这种案例之中 , 共享单车(没错 , 就是无桩位的共享单车)是个最明显也最有趣的案例 , 在过去两年 , 中国天天都有成千上万人使用共享单车 , 共享单车也解决了很多中国的城市问题:例如他让规划尺度过大的城市有了一个更友善的出行工具 , 在过大的小区(住宅区)、拥堵的早晚高峰间以及出地铁到学校、公司的路途中 , 有了一个除了走路走到死之外的新选择 。 然而 , 定价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 太贵大家就不会用 , 宁愿继续很苦逼的走著路 , 或者冒著单车被偷的危险在单位到地铁之间放一台单车往返;租金卖的便宜 , 流量就产生了 , 大家愿意使用 , 并且更有效率、也更健康的享受著新生活 。 但这样的流量除了换来使用率之外 , 却比较难转化为其他商品和消费 。 因此这个时候 , 就有些业者把脑筋动的押金上 , 然后等政府一限缩这种集资方式 , 就有营运的危险要发生了 。 同时 , 这种累积流量的方式很容易複制 , 也让共享单车变得过度氾滥 , 影响街景与市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