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老板电器“未来工厂”:5个亿换来制胜1% | 案例

案例|老板电器“未来工厂”:5个亿换来制胜1% | 案例
文章插图
案例|老板电器“未来工厂”:5个亿换来制胜1% | 案例
文章插图
图片选自《云栖战略参考》已授权
前不久,在10月19日“云栖大会--智物 · 智造峰会”现场,成立距今已42年的老板电器,获得了由阿里云与钛媒体共同颁发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前瞻性的科技产品“评委会大奖”。一家中国“老牌子”,是如何跨越企业生命周期,从被迫追赶数字化浪潮,到引领全球智能制造的?这篇文章,应该能让你初窥端倪,有所启发。
一条“集烟罩自动冲压成型生产线”上,扁平的钢板经过“打孔”、“塑形”、“剪裁”等环节终成成品走下流水线时,机械臂把它们置放在“身后”的一个平板车上,眼看车就要装满,一辆AGV小车(自动导引搬运车)缓缓驶来,它驻足在机械臂跟前,发出一闪一闪的“光电信号”,此时的机械臂读懂了信号内容,立即停止作业,静候着AGV小车把整齐摆满了成品烟罩的平板车拖走,才“转身”继续流水线上的作业。
事实上,这辆小车有可能要去取生产烟罩的原材料、运送成品,抑或是支援其它条线物资的运送……它的路径取决于实时接收的“系统指令”,行走在整个车间。同样,生产线上的“机械臂”什么时候用“吸盘”吸产品、转身、放置、停止作业、再转身接着工作,也是因为收到的“系统指令”。
这个系统,好比人体的神经中枢,它们的背后,也有一个共同的“大脑”在实时进行着复杂的运算,并发出各种任务指令。而“集烟罩冲压成型”生产线仅是其所在的5万平方米车间里一个很小的生产环节,据统计,这个车间一共布设了284台自动化设备、上万个“数据点位”、16条生产线以及27台AGV小车……
与繁忙的生产线对比明显的是,放眼望去,这个约有7个标准足球场大的空间里鲜有人出现,机器与机器之间却有条不紊地“交流信息”“进行生产”,由于几乎无人,工厂里灯火通明的景象已然不再,甚至变得昏暗,参观过这个工厂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一个统一称谓——“黑灯工厂”。
“黑灯工厂”是厨电品牌“老板电器”打造的“未来工厂”,在老板电器的定义中,“未来工厂”将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到工厂产销环节中,从而让这些工厂能实现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等创新发展。
老板电器成立于1979年,四十二年间,从迈入数字化转型,到打造出厨电制造业的标杆工厂,这背后都走了哪些弯路?那个神秘地指挥着AGV小车、机械臂等机器、各条生产线运作的系统如何成型?“神秘系统”背后的“大脑”又是什么?
遭遇“时代难题”在实现“未来工厂”之前,老板电器经历过两次关键转型:第一次是2010年开始尝试的“机器换人”;第二次是2015年的“智能化”转型,建成了行业首个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
彼时,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提升品控能力,老板电器意识到“制造端需要一些变化”,初步做了“机器换人”的尝试。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也完成了老板电器在“数据存储”上的原始积累。
“机器换人”不是老板电器的突发奇想,其背后是整个制造业共同面临的“招工难”困境。演变到今天,矛盾更为突出。
为了招到工人,从2019年起,老板电器已经给一线工人开出税前“10万+”的年薪。薪酬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7日,杭州市的平均月薪在税前7543元,相比之下老板电器给出的薪酬不算低了。
在用工紧张的情况下,老板电器最终开启了大部分生产线“机器换人”的任务。“黑灯工厂”建成前,需要一线工人238人两班倒,建成后目前只需要33人。工人们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运维工程师”、“设备保养工程师”、“系统开发工程师”这样的技术蓝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