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鹰瞳科技展翅,中国医疗AI第一股是怎么诞生的?( 二 )


目前 , “医疗AI四小龙”——科亚医疗、推想医疗、Airdoc(鹰瞳科技)、数坤科技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其中鹰瞳科技已通过聆讯 , 将于近日上市 , 也正因为如此 , 鹰瞳科技将成为“医疗AI第一股” 。
而对于那些后发的创业企业来说 , 机会的大门或将关闭 , 因为除了这一波2015年前后入局的企业纷纷跑出骄人成绩以外 , 医疗+数字科技已经成为大佬的游戏圈 , 新的企业如果没有深厚背景 , 或难与之竞争……除了刚刚离开搜狗的前CEO王小川宣布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外 , 中国互联网大佬纷纷加入生命科学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前有李彦宏创立百图生科 , 后有张一鸣世界三地招兵买马 , 招揽医学生物人才 。
但在寻找微观的突破口时 , 张大磊还是颇为思量——2006年被认为是深度学习的“学术元年” , 历经十年的发展 , 到了2015年鹰瞳科技创立时 , 深度学习技术已经颇为成熟 , 特别是在图像识别方面 , 更是研究者众多、技术成熟度较高 。

张大磊看到 , 已经有不少医学影像AI公司开始了创业 , 但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把重点放在用AI识别放射科拍出的CT片的方向 , 而另一个也对影像高度依赖 , 却有更大场景的领域——眼科 , 却较少有公司投入 , 而这一领域的技术 , 除了面向院内眼科、体检科外 , 对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经科等场景也有意义 , 还有更广大的院外大健康场景可以拓展 。
事实证明张大磊的选择非常正确 , 在目前已经审批的16个第三类医疗AI器械中 , 只有两家公司是针对眼科方向 , 而鹰瞳科技实际上拿到的是医疗AI领域内的“眼科诊断第一证” 。
事实证明 , 无论是资本市场 , 还是芸芸众生 , 都对“第一个”的印象最深 , 而对第二个到第一万个可能都缺乏感知 , 比如 , 大家都知道杨利伟是中国登上太空第一人 , 但罕有人能回答出第二个进入天空的中国宇航员是谁 。
更重要的是 , 由于率先拿证 , 商业闭环也开始形成 , 招股书显示 , 鹰瞳科技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就达4947.7万元 , 已超过去年全年收入(4767.2万元) , 这为其登陆资本市场 , 铸就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
2、AI苦旅2015年成立 , 到2020年拿下三类证 , 鹰瞳科技的这五年 , 一天都没有浪费 。 那么 , 在一众几乎同时起跑的医疗AI企业中 , 鹰瞳科技为什么能够率先取得三类证?

答案可能也很简单 , 遵循AI+医疗的发展规律的同时 , 把事情做到极致 。
对AI有了解的人可能知道 , 搭建一个模型、或者寻找到一个开源的模型 , 并不困难 , 难的其实是后面三关:


1.如何汇聚足够多优秀的数据来训练模型?如何把优质的模型泛化成更多的能力?

2.如何解决工程化、产品化问题 , 找到AI能力在真实世界的落脚点?

3.如何为这些能力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承载?
而在这至关重要的几步中 , 鹰瞳科技每一步都没有行差踏错 。
首先 , 在数据汇聚方面 , 鹰瞳科技建成了全球领先的视网膜图像数据库 , 数据库不但达到千万级 , 更是拥有370多万的高质量、多维度交叉标注数据 , 全面涵盖了年龄、性别、商业渠道、设备型号和疾病类型等 , 多样性在业内首屈一指 。
这就决定了 , 鹰瞳科技在训练深度学习模型 , 以精确查明疾病相关症状的过程中 , 有足够的“数据燃料”用以持续优化现有算法并继续开发针对新适应症的新算法 。
【物流|鹰瞳科技展翅,中国医疗AI第一股是怎么诞生的?】其次 , 在产品化方面 , 鹰瞳科技在产品聚焦点的设计上 , 也非常精准和富有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