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商场超市专卖店们,不敢再用“人脸方案”了( 二 )


也是那时候“AI技术作为品牌力”所能达到的顶峰 。
记得当时一位服装店店主告诉我们 , 只要你进入商店 , 人脸识别会判断你是否是会员 , 不仅会记录你几次来店 , 喜欢什么类型的商品 , 还会按照你的喜好在线上店给你推荐你喜欢的单品——还能做到线上线下数据打通 。
不过后来现实情况是 , 这种方案 , 并没有多少线下服装店买单 。
“一开始做人脸零售方案的 , 其实打着人脸噱头 , 但受到行业理解力、软硬件成本、网络环境的限制 , 真实效果不太好 , 之前就倒了一批或者是转了方向;后来 , 疫情来了 , 又受到315冲击和法律对隐私保护的限制 , 很多都活的不咋地 。 ”
一位零售技术服务商透露 , 由于负面舆论越来越强烈 , 很多大型商业集团也都不太敢用人脸相关的方案了 。
“因此 , 一些其他的技术方案 , 包括体态识别、步态识别或者说是行为识别 , 这类说法和方案慢慢在近几年多起来了 。 ”
在展区 , 一家门店数字服务商在展示“姿态识别”技术 。
而这次我们在展区屏幕上 , 看到的 , 就是连接了人体骨架关键节点的姿态(体态)识别 。
那么 , 我们首先冒出的第一个疑问是 , 这些识别方式 , 就能避免隐私数据被泄露吗?
其实包括姿态识别、行为识别一类的识别方法 , 也不是新鲜事物 。
早在2015年天津大学几名教授就在IEEE发表了关于“如何建立一个多视点的人类行为框架”的论文 。 后来 , 包括谷歌微软 , 以及国内旷视等许多技术创业公司 , 也展示过相关的行为、体态以及骨骼关键节点识别技术 。
而这项技术被认为适合应用的场景 , 是识别公开道路上路人行走姿态(奔跑、行走和聚集检测) , 以及体育行业里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辅助分析 。
但也会有让你反感的应用概念——譬如学校 。 要知道 , 你打瞌睡和趴在课桌上的姿态 , 根据很多企业的说法都是“可以识别出来的” 。
不过 , 在排除同时使用其他技术和没有获知你身份数据前提下 , 它只能确认你在奔跑或动作异常 , 但不能确认你是谁 。
1776便是他的编号
“这种人体节点的识别方式 , 不会反推出你的任何个人信息 。 你看 , 每个人都只是有一个编号 , 没有任何身份特征 。
这种识别是通过判断你的身体骨架、姿态 , 譬如宽度高度等数据 , 可以区分出是男是女 , 是成人还是儿童 。 ”
这位工程师指出 , 在他们接触到的泛零售领域里的客户 , 其实并没有对人的身份做精准定位的诉求 。 另外 , 他们的方案在欧洲和东南亚先做了落地 , 那里做这种识别案例要做政府备案 , 要求非常严格 。
“门店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客流量 , 提升产品销量 , 提升营业额 , 这其实跟某个具体的人没有太大关系 。 ”
因此 , 很明显 , 这种仅通过姿态和骨骼来判断性别特征的准确率 , 只能达到80%以上 。 所以还要辅助以识别顾客的动作 , 并综合顾客的行动轨迹数据——
你是停下来交谈 , 还是买了直接走人 , 还是拐了好几个弯又返回到一开始的地方 。
他提到一个有趣的消费者性别分析结果 , 尽管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印象 , 但有了数据做进一步理论支撑:
“我们给一家商店做案例时 , 数据结论是:女生来买东西 , 走走停停 , 永远没有一个明显的目的地 , 哪里都会看一下 , 可能绕好几圈;但男性顾客的目的性则非常强 , 几乎呈直线型 , 一般买了就走人 。 ”
大型超市 ,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 , 4年前 , 一位大型超市规划人员曾向我们透露 , 在某个较大的空间内人流量超过某个阙值时 , 摄像头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很容易会“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