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乐刻的「产业互联网」蓝图( 四 )


甚至在一开始选才的时候 , 他们就会想什么样的人适合乐刻 , “像体育院校的毕业生或者退伍军人 , 都是非常好的入口” 。 据说 , 乐刻刚刚跟衢州市达成了关于退伍军人的战略合作 。

将对教练的重新定义落到实处的 , 是乐刻在自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对教练的培训 。
乐刻一开始就自建供应链 , 进行教练培训 。 去年之前 , 多是教一些国际性的课程 , 包括国际私教认证 , 孕产、普拉提技术的继续培训等 。
但2020年开始 , 他们认为不能只做1-10的培训 , 还要加大0-1阶段的培养 , 因为“从整个业务的角度来说 , 它与市场的匹配度更高” 。 今年五六月份 , “乐刻学院”更名为“乐刻运动研训中心” , 并提出管培生计划 。
乐刻的管培生制度 , 不是培训完 , 发个证书、扣个章就个结束了 。 “我们的交付是有陪跑期的” , 最终考核的是有多少教练经过了平台的选拔 , 这个教练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养活自己 , 多久能形成正向循环 , 持续创造价值 , 跑得比社招效果还好 。
柳大年说 , 教练在乐刻的学习是螺旋式上升 , 先学习基础技能 , 大概一年之后再针对性进修 。 这些供给只能解决一部分的供应链需求 , 另一部分要靠社会化招募来完成 。
现在管培生的培训还是以私教为主 , 之后会把团操教练的培训建立起来 。 团操对教练要求更高 , 除考验综合能力还要有个人魅力 , 这也是为什么团操课的费用相对更高 。 乐刻也已经推出了九项自研团操课程 。
柳大年说 , 这两年 , “乐刻会重兵放在供应链的投入上 , ‘场’的问题想清楚了 , ‘货’需要持续打磨 。 ” 只有当供应链能够覆盖乐刻自有品牌 , 存量赋能和到家业务的需求 , 才能支撑起乐刻规模化成长的速度 。
乐刻计划在杭州之外的城市布局更多研训基地 , 扩大自有供应链的规模 , 解决教练供应链的本地化问题 。 今年10月 , 一个近1000平米的乐刻运动研训中心将在上海落成 。 年底 , 研训中心还会去往武汉 , 成都 , 深圳等地 。
04
乐刻到家
美国经验告诉我们 , 健身场景的多元化是未来的趋势 。 但这个趋势目前在国内还需要培育 。
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针对到家健身的品牌和产品 , 对此 , 韩伟有些不一样的理解 。 他不认为到家就是终端+智能化 , “只要做个终端 , 把可能往里面一装就OK了” 。 他认为类似健身镜的产品 , 是到家业务里内容、运营等全部产业链当中位于终端的一环 , 且是终端事件的一个载体 。
因此 , 乐刻的到家业务要做内容 , 做运营 , 也要做供应链 , “乐刻要做一堆的东西 。 假设它是一个CtoC的市场 , 可能中国需要1万或100万教练 , 需要对接网商 , 组建供应链 , 做线上内容 , 线上内容与线下有哪些差异 , 这都是要考虑的 。 ”
到家的用户和在店的用户人群是不一样的 , 需求也不一样 。 线上是生造的一套体系 。 所以当大家争着买帕梅拉的课程时 , 他知道知道事情“不对了” , 帕梅拉有10个线下课程 , 50个线上课程 , 是否适应中国消费者还另说 。
类比之前的线上教育 , 其线上课程也和线下有很大差异 。 线上教育通常走双师制 , 要么加辅导员 , 加小助理 , 要么加运营 , 不然产能供给不足 。 线下老师可能8分钟讲一个段子 , 线上要4分钟讲一个 , 因为不讲段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 容易流失 。 线上还要想办法降低老师的人力复用 , 因为线上收费更低 。 如此种种 。
而这些细节的考量 , 就是乐刻此前一直扎根的对货的打造 , 对数据中台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