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乐刻的「产业互联网」蓝图( 二 )


2020年 , 乐刻提出“适度激进” , 一年开店150-200家 。 2021年正式进入到快车道 , 现有门店数量700多家 , 计划年底将完成1000家的目标 。
这个过程中 , 乐刻形成了一套不断进化的数字化、标准化的能力 。

作为门店 , 乐刻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清晰 , 根据目前中国健身行业的渗透率 , 将门店大小维持在300平米左右 , 这个数字会随着行业的发展有所改变 , 可能五年之后变成500平米 , 十年之后变成1000平米 。
“美国的健身房都老大了 , 几千平米 , 几十台跑步机 , 因为他的国民健身渗透率常年高于20% , 十六七岁的小孩都走进健身房锻炼 。 ”柳大年说 , 而中国健身行业的渗透率目前只有2%、3% 。
他觉得 , “任何生意 , 都是对中国市场的吻合度越高 , 爆发点就会越强 。 ”
其次在门店营造上 , 从前期网规 , 到实地勘察 , 到两级会议评审 , 包括对经营预算的严格测算 , 乐刻基本能保证 , 开出来的店成功率达到95% 。 据柳大年透露 , 这个数字“实际上能达到97%” 。
选址是线下零售能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 将选址能力标准化 , 基本保证了合伙人的稳定收益 。
另一个核心是数字化 。 乐刻的教练一开始就采取平台化管理 , 教练可以平台化调度 , 用户可以对教练打分 , 让教练得到正向反馈 , 实现正向循环 。
数据中台能力是将乐刻的门店运营能力、选址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串联起来的枢纽 , 是实现产业互联网的核心 。
尤其对健身行业来说 , 其提供的商品不是标品 , 品质很难拿捏 , 如果没有强大的数字化能力 , 很难做成规模 。
02
存量赋能
去年11月 , 乐刻开始做存量赋能 , 将乐刻沉淀出来的标准化能力 , 通过“17练”平台赋能给传统的大型商业健身房 , 帮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最重要的是 , 将传统健身房从负反馈扭转为正反馈模式 。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 , 一方面是健身行业的整体下滑让更多从业者有了变革之心 , 另一方面 , 这个时候公司内部的组织能力、业务能力能够分兵出来 , 赋能给第三方品牌 。
开展存量赋能业务 , 也能加速扩大乐刻在业内的影响力 , 扩大健身行业在整个市场的渗透率 。
长久以来 , 健身行业形成了一个高现金流的负反馈链条 , 重销售而非重运营 , 教练以销售而不是课程表现获得大部分收入 , 用户体验差 , 复购低 , 虽然现金流是正的 , 但其实是在亏损 , 生意难以持续 。
“以前很多俱乐部挣的是用户‘不来’的钱 , 我们一直提倡要挣用户‘来’的钱 , 因为用户来 , 才能得到价值正反馈 , 才能持续地来 。 ”柳大年解释道 。
乐刻依托自己的数据中台能力 , 推出产业赋能平台“17练” , 连接第三方健身房、教练和用户 , 提出让用户“安心购 , 放心练” , 平台对商家进行约束 , 对商家的结算按课程消耗计算 。 还可实现教练的平台化调度 , 教练通过上课而不是销售获得收入 。
也就是说 , “只有做正反馈链条的时候 , 乐刻的数据中台才是有价值的 。 ”
乐刻数据中台的价值 , 不是教健身房如何卖更多的课 , 而是指导一个门店 , 应该配多少教练 , 开什么样的课用户更喜欢 , 该在什么时间开课 , 供应链怎么做得更好 , 服务保洁怎么更好 , 服务如何更nice , 等等 。

实际上就是对一个健身房进行拆解 。 拆解健身房是一项复杂能力 , 乐刻说自己“还在摸索中” 。
这项复杂能力包括但不仅限于 , 门店晚上6点到7点是开瑜伽课还是开其他的 , 是6:15开课还是6:25开课 , 同样是瑜伽课 , 是开15个人还是16个人的 , 等等 , 每一个都要精细预算 , 个中差异“不做运营的人不会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