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打造五大“军团”!破茧重生?还是……( 四 )


无论是人事分权,还是基础技术分权,其都是组织战略层面的设计,但执行过程困难重重,如同炼狱 。
商业世界永远没有长期正确的战略,但有当下正确的战术 。
而华为战术的主角,则是“小军团” 。
“小军团”战术,华为能学好Google吗?
2019年,任正非在讲话中谈道:向Google军团学习,编制不大,但战斗力极强,扑上去,杀出一条血路 。
“我们算法团队要直接杀入到项目中去,一线既有算法又有数据,就容易突破 。你们组织优秀的博士形成一个Google式军团,扑上去,就可能把口子撕开 。抽象的平台一定要有实践东西检验,多几个具体化的平台,综合起来才会有抽象平台 。别关在深宫大院里面,到战场上去,立功去,说不定你就从少尉升少将了 。希望你们的Google式军团能率先杀出一条血路来,成功了我会来看你们 。”
分析华为学习Google小军团战术的利弊之前,我们先来看看Google小军团的真正主轴心:工程师 。
这里的工程师是指狭义上的工程开发人员,而非广义上的工程+研究人员 。
《纽约时报》曾写道,在2004年,有3万多员工的微软的创新,居然比不过不到2000人的Google 。《纽约时报》认为差距在于,微软的开发模式没有Google的效率高 。
当时的微软,有700多名做算法的研究员,且都是博士,但是他们的研究的和工程开发存在严重脱节,研究的部分技术,并没有应用价值,工程也无法实现 。
而Google则是研究和工程开发不分家,Google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研究部门,所有开发人员遇到实际问题需要研究时,因为没有可以指望的研究部门做后盾,只能自己动手 。Google虽然有一个很小的研究部门,但是所有的研究员都在第一线做开发 。
这种工程文化,无疑受到两位创始人和Jeff Dean的技术理念影响 。
这要求Google每个工程师不仅要会写程序,还会做研究 。
这么高的人才要求,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尽可能地招动手能力强的博士 。因此,Google也就成了全球单位办公面积博士最集中的地方 。
此外,Google也倾向招募有着工科博士背景的产品经理,进一步降低工程团队和产品团队之间的沟通成本 。
但需要注意的是,Google的小军团发起点是工程师,而从任正非的发言中可以分析出,华为“小军团”的发起点是算法博士(即研究员),华为让算法研究员们打头阵,深入到项目当中 。
华为的小军团:研究→工程→产品/项目
Google的小军团:研究←工程→产品/项目
Google式“小军团”运转,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共识、共同话语体系、无背景(学历)歧视 。而研究员歧视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工程师歧视产品经理,在国内已是常态 。
反观华为,任正非的小军团组织设计逻辑是,直接让研究团队杀入到项目当中,但中间还隔着一道工程的鸿沟 。
由于工程和研究培养体系在时间上整体晚于欧美,国内的绝大多数研究员,并不具备出色的工程开发和代码水平,他们深入到项目的前提,是先同工程团队协作,随之双方再与产品/项目团队协作 。两层协作关系的推进,无疑让这种“小军团”协作和信息流通效率,大打折扣 。
而Google以工程作为轴心,上碰研究,下碰产品,军团的协作效率以及跨部门沟通成本,可降到最低 。
微软式的研究与工程独立分拆模式,也被国内的BAT以及头部AI公司商汤、旷视等企业沿用,究其根本,毕竟能做研究的工程人才可遇不可求 。
而这类人才一旦稀缺,小军团模式的推进,也相应会受到限制,因此华为要成功将Google小军团模式成熟应用,仍需不断地进行本地化探索,适配自身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