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太空再长驻 天和探无垠

航天员|太空再长驻 天和探无垠
文章图片

10月14日 , 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采访人员集体见面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琚振华摄
指令长翟志刚——
因热爱而坚持
担任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指令长的是“航天英雄”翟志刚 。 2008年9月27日 , 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 , 他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 被誉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 。 13年后的今天 , 55岁的翟志刚再次以指令长的身份飞向太空 。
翟志刚性格外向 , 被称自带东北人特有的幽默细胞 。 和他打交道的科研人员评价说 , 但凡有他出现的场合都充满欢乐 。 但他又不失沉稳 。 作为指令长 , 他经验丰富 , 甚至经过生与死的考验 。
“神七”任务时 , 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 , 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 。 那一刻 , 人们从电视直播中看到的是五星红旗在飞船舱外展示 , 但并不知道当时的惊险 。
当时 , 费尽周折打开舱门的翟志刚准备出舱时 , 轨道舱却响起刺耳的火灾报警声 。 飞船火灾是全世界航天员在太空最怕发生的事故 。 报警的第一时间 , 轨道舱内的刘伯明和返回舱内的景海鹏检查了所有设备 , 没有发现火灾 。 此时轨道舱处于真空状态 , 也不可能发生火灾 。 但可怕的报警声一直持续 。 在生死未卜的风险压力下 , 翟志刚和同伴临时改变了出舱程序 , 先从舱内取出五星红旗 , 进行太空漫步和舱外展示 , 再将固定在飞船舱外的实验样品送回舱内 。 尽管事后分析表明 , 轨道舱火灾警报只是一场虚惊 。 但这种面对巨大风险的临时调整 , 反映了他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 。
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的翟志刚 , 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 。 对已有近24年航天生涯的他来说 , 完全知晓每一次出征太空的机会有多么难得 。 和所有航天员一样 , 支撑翟志刚日复一日训练的就是“热爱”两字 。 他认为自己就是为飞行而生 , 而飞行也带给他荣耀和自豪 , 让他能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眼前的事 。 “最难的不是训练有多难 , 工作有多难 , 学习有多难 , 最难的是如何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 , 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做好 。 ”翟志刚说 。
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参加新任务的新航天员 , 先按照要求把训练完成 , 再去和航天员教员沟通自己的想法 , 结合自己的太空经验 , 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 翟志刚认为 , 这才是一名老航天员该做的 , 这样才能在未来的飞行任务中 , 发挥主观能动性 , 引导飞行 。
实际上 , 航天员教员们对翟志刚的评价是 , 他对任务的理解和思考都非常深入 。 尤其在出舱训练方面 , 教员们经常把他的操作步骤录制成视频供众人学习 。 许多航天员也说 , 从翟志刚这里不仅能得到快乐 , 还能收获信心和正能量 。
“太空教师”王亚平——
期待去舱外见识太空
航天员王亚平因“太空教师”为大众熟知 。 这次是王亚平2013年执行神舟十号任务后再度进入太空 , 为此她又将增添不少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 , 以及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
神舟十号任务时 , 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支持配合下 , 完成了一堂40多分钟的“太空授课” , 利用失重环境演示了多项物理实验 。 此后她收到很多孩子写来的信件 。
王亚平性格细致、认真 。 她曾是一名运输机飞行员 。 2003年 , 杨利伟飞向太空时 , 23岁的她通过电视目睹火箭升空 , 动了当女航天员的念头 。 “神十”飞行归来后 , 有小朋友问王亚平:“你在太空中会不会做梦?”她回答:“在太空 , 不管做不做梦 , 我都已经在自己的梦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