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谁在“教”钉钉怎么做制造业的数字化?( 二 )


这些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层面的技术变革,给数字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最终让创新能力可以“下沉”到一线员工,从而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解放的,则很大程度来自低代码平台的流行。
就像那些最先进的机器在工厂管理者眼中的意义一样,对于刘海楠们来说,这些在低代码平台上开发出的功能,其实也是个“无感”的过程。这只是他每天都想要解决的工作难题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面对一个钉子时选出最适合的钳子一样,参与了数字化的创造。
上文提到的让刘海楠不再需要奔跑的“抢单”功能,就是基于低代码平台开发的。
开发者是东方日升设备部项目主管胡浪。东方日升创始于1986年,是一家超大型光伏生产制造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光伏独立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30年的稳定发展,跻身全球行业排名前五名,组件出口前三。
胡浪是个80后,一直对技术很感兴趣,也一直想改变自己负责的设备部的许多古老运作方式。
“当时我想找一些数字化的工具。无意中搜到了一个视频是介绍用简道云的。”胡浪说。“然后我们就把管理系统的需求提上去,信息中心刚好已经导入了简道云,我们后来就一起搭建了设备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只用了几个月就搭建完毕,在胡浪看来,以前没有办法实现的许多需求,利用这个工具可以快速搭建起来。而且它前端简洁,后面又有钉钉的一整套生产力体系支撑,可以让自己的工程师快速上手。“只要是做这个业务的,它一看这个系统就会明白。而且由于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有新的需求可以随时改,很方便。”
在这个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胡浪开发出了“抢单”功能。
设计时,胡浪把维修的逻辑和滴滴模式结合,工人只需要扫一下故障机器的相关二维码,系统会自动生成需求发给各个工程师,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最近的任务。若长时间无人接单,则会自动派发。接单后若无法在半小时内完成维修,系统又会自动推送到更高级别的工程师,以此类推,五十分钟若还没修好就会通知到经理。
“相较以往,这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形式。谁接的这个单我们可以看到,他接单后维修了多长时间我们也可以看到,”他说,“抢单还会关系到后面的维修排名,他们每个月每天都会有一个维修排名,今天谁的维修时长最长。这个都是跟绩效挂钩的,就是鼓励他们主动的去接单。
工厂|谁在“教”钉钉怎么做制造业的数字化?
文章插图
一个由一线业务人员自主开发搭建的IT工具,这样的场景被很多数字化理论的研究者奉为圭臬,但事实上在中国各地的工厂里,已经如雨后春笋的不停自发的生长着。
在中国西南的广西柳州,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大型钢铁企业柳钢集团的工厂里也在不谋而合的做着同样的改革,在他们的冷轧厂,一线员工用钉钉搭起了异常信息的自动报警系统,任何设备异常可以自动通知到人,所有钢卷的产品信息都可以扫码获得,冷轧厂近90%的业务都搬上了钉钉,并用低代码开发了上百个应用。
一个“来自互联网”的产品,顺滑的融入了工厂们主导的数字化进程,而其提供的低代码等平台成了一线员工最爱的工具,这似乎打破了很多人对互联网与制造业合作模式的想象。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互联网入侵传统企业的故事,反而是一种开放和无声的融合。
像钉钉这样的工具正在变成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重要一部分,而不再是一个体外的工具。“互联网的开放的精神、数据化的思维,带入到各行各业,我觉得是一种技术的文化。”钉钉总裁不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