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什么是社区?这是我做社区一年的答案( 二 )


最出名就是社区的暗文化,俗称梗,从猫扑的「233」到知乎的「谢邀」,再到虎扑「JRs」,还有某网站的「好人一生平安」……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影响力的内容社区,才会出现独特的梗。
之前为了让自己负责的社区形成氛围,我特意收集了抖音火热的梗,比如「希望你不要不识抬举」、「勇敢牛牛」,随后安排兼职利用马甲号将这些梗在社区内容进行铺设, 最终的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反,不仅社区的评论互动数据没有一点增长,反而还被核心用户吐槽这些评论是骚扰。
对于这个问题,我困惑了很久。某天在 B 站观看关注某个 up 主的视频时,浏览评论一些聊得火热的梗, get 到后不由得会心一笑,随后也加入斗梗的讨论中。对此,我初步结论是只有影响力的内容产品,才会在自己的粉丝圈形成亚文化或梗,进而形成氛围。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我特意找了小约翰可汗在西瓜视频、B 站等平台的视频账号,发现这些账号的同一视频在不同平台形成不同的梗,比如小约翰可汗在西瓜视频的梗更多是新恒结衣,而在 B 站更为人所知的是通辽殿下可汗,也就是说,梗是用户认可产品后,自发生产和传播。
社交|什么是社区?这是我做社区一年的答案
文章插图
二、社区的本质是什么正如李少加在《进化式运营》所言,UGC平台的价值基础是为?们提供?个「表达自我」的线上虚拟空间,通过内容来找到同类,进而找到存在感、认同感、尊重,甚至自我实现。
社区最后归于人性的尊重跟自我实现需求。人们上来社区,要么追求认同,要么解决问题。前者占大多数,因为大部分的问题,人们心里都想看看有多少人有同样的想法。
为什么呢?
社交是人与人打交道,每个人都会基于角色进行交流,甚至对于最亲密的另一半,都会带上面具。 或许只有夜深人静或自己非常信任的人面前,他才会脱下面具,展示真实的自我。
而社区就可以让脱下面具的人展示真实的自我。比如知乎最热的失业话题:27岁的人生到底有多无力?
回答这个回答的,多半是刚好处于这个年龄段,或过了这个年龄段,回答自己是怎么度过的。而消费或评论这些内容的用户,也是这个年龄阶层。
这使得他们可能有共同的感受,像是在人海茫茫中寻找到知音,进而卸下自己的伪装,展示出自己的焦虑以及无奈,这无形中使得他们对社区有了归属感。
正因为社区有归属感,那么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会将匮乏人群的需求用社区进行承接。
过去,我一直觉得,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仅需要打开微信视频,就可以跟父母面对面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趣事。
但真的是这样吗?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看了一下父母的微信,微信好友就 100 个左右,绝大多数还是不咸不淡的人,聊天列表的第十位好友的最近聊天时间停留在几个月前,而朋友圈的动态,一天可能更新不到 10 条,他们很难通过社交渠道获取充足的有价值信息。
这种人群,就是梁宁所说的 「匮乏人群」,他们微信好友平均不到 130 人,渴望与人交流与分享,但碍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都找不到聊天对象。对于他们而言,如果有一个 App 不停地给他发信息,告诉他什么东西有趣、发生了什么事,对他来讲可能不是骚扰,而是关怀。
正是如此,他们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的推送非常喜欢,而且也喜欢在留言区说出自己的心声,比如让人给他点个赞,好让他知道有人关心着他。
社交|什么是社区?这是我做社区一年的答案
文章插图
三、社区与社交、社群的区别是什么1. 社区与社交的区别提到社区,就不得不提出社交。它们基本元素很像,都是人与内容。但区别在于社交更侧重人,而社区更侧重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