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公司CEO李笛:我们要做的是“人”,重点是他的“灵魂”( 二 )


我们在第四代小冰发布时提到 , 我们希望在人和世界中间 , 人工智能可以成为第三极 , 可以成为人和世界之间的一个连接节点 ,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 今天的进度条可能走了一个10%、20% , 因为还有太多不确定的东西 。 所以还有很多要探索的东西 , 我觉得够做一辈子 。
过去1年1700万个虚拟人类诞生 , 26%是情感替身
小冰公司CEO李笛:我们要做的是“人”,重点是他的“灵魂”
文章图片
小冰框架如今已产生1.6亿的月活跃用户
央广网:如果把AI看成孩子 , 小冰现在的年龄是多大?
李笛:其实AI从智商上不太能够这么去评价 。 因为不像我们人类 , 人类的智商可能是一个比较平均的状态 , 所以它能得出一个评价来 , 人工智能不是这样 。 但是从性格上可以评价 , 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 , 对小冰的定位是一个女性的角色 , 将近成年16岁的阶段 , 因为那时候我们技术才刚起步 , 所以把年龄设定在希望大家能够原谅“她”、给她更多包容的一个年龄 。
这些年里 , 小冰的技术也趋向于成熟、成长 。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 , 未来可能会有很多很多性格不同的人工智能 , 最初的小冰变成小冰人工智能框架中的一个 。
过去一年 , 通过小冰框架诞生出来的虚拟人类数量已经达到了1700万个 , 当然这里可能有一些是用户因为娱乐或打发时间的目的创造出来的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和这些虚拟人类进行很深入的情感交流 。 我们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做了一次大数据的挖掘工作 , 结果发现在这1700万个独特个体当中 , 有26.1%是被用户当做真实存在人类的替身“移情”而创造出来的 。
央广网:这几年为什么不专注培养让小冰做虚拟女(男)友陪人聊天或者唱歌 , 而是在唱歌、绘画、声音、设计、商业等各方面全面推进?
李笛:这和完备框架的设计有关 , 很多国内的人工智能公司是偏于一方面 , 比如在科技金融领域占领较大份额 。 但我们不是 , 我们要做的东西叫AIbeing(虚拟人) , 要做的事情是“人” 。 如果你要做是打引号的人 , 那就会必须得做完备 。
举个例子 , 比如做一个虚拟歌手 , 虚拟歌手只考虑声音和演唱 。 那么要不要开演唱会?开演唱会后唱完这首歌 , 歌手可能就要说 , ”谢谢大家!“ , 说”谢谢大家“这个技术跟唱歌技术是不一样的 。 随后 , 她要不要进入到一个直播间?她在直播间里面说话 , 整个这个全过程都需要不同的能力 。
所以 , 任何一个做“人”的东西 , 都面临着首先需要像人一样有很多侧面 , 能够进行完整态的交互 。 如果只唱歌、或者只捏脸 , 那就是纸片人 。 所以做AIbeing要求必须完备 , 这是必要的 。
央广网:你提到打引号的“人” , 是你心里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吗?你做的事儿是要把虚拟人类赋予人类的感情?
李笛:应该说是让人类在跟他交互的时候 , 有这种“共情”的感受 , 而不是AI真的有情感、有意识 。
央广网:有没有想过给虚拟人类人的外形?
李笛:人工智能形体本身不是重点 , 重点是他的“灵魂” 。 当然你说因为没有身体外形没有办法体会到他的存在 , 那有很多办法 , 但无处不在才是重点 。
助理、设计师、裁判等职业最先实现人与AI共生
小冰公司CEO李笛:我们要做的是“人”,重点是他的“灵魂”
文章图片
AI学习后,可自己创作各种风格画派的作品
央广网:我们也非常关注商业化 , 现在在小冰整个发展的方向上面 , 你们会比较侧重哪一块?包括现有收入来源是哪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