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优爱腾走了多年弯路( 二 )


“BAT太有钱了,谁也烧不死谁。”
“中国观众基础太差,没有为内容付费的文明习惯。”
“监管问题,戴铁镣跳舞太难。”
还有什么?
哦对,“国内文艺圈水平太次,编剧导演梯队严重不足。”
总而言之,上游有问题,下游有问题,外部环境有问题,市场土壤也有问题。
就你们是一捧真心,扶大厦于将倾,再扶再倾,再倾再扶。
花了上千亿扶了十余年,终于换来了观众没戏看,资本没回报,自己没市值的三无局面。
然后一扭头,说都他妈赖短视频。
什么玩意儿啊。
确定性陷阱“制片厂并不需要明白为什么特定的叙事会吸引观众,它们只要求确认这种吸引的存在并获得金钱回报。显然,通过对成功共识的重复,可以将费用降到最低。”
——《美国电影艺术史》
2015年至2018年,文娱业一度找到了财富密码。
“IP+流量=爆款”的公式屡试不爽,对流量明星的运营逐渐工业化,微博也就成了重要阵地。
围绕着明星势力榜、超话、热搜三大业务的展开,饭圈的消费能力实现量化。
2016年,微博的股价翻了六倍。
与之相随的,是优爱腾在内容策略上的跟进拥抱。
《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创造101》、《以团之名》的相继出现只是上游运作的冰山一角。
在其主阵地长视频内容方面,更是有数量相当的“耽改剧”大火。
在过去两年里,几乎所有的头部耽美IP都被视频平台和影视公司开发,进入影视化流程。
据报道,晋江原创网上有名的耽美小说IP几乎全部售出,单个IP最高售价达4000万元。
同时还有相关资料显示,仅今年,待播、已开机和筹备中的耽改剧就超过80部,耽改剧的扎堆,甚至一度被戏称为“耽改101”。
优酷|优爱腾走了多年弯路
文章插图

直至2021年9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京召开会议要求,坚决抵制“耽改”之风等泛娱乐化现象。
在这里,我们不谈社会影响,未成年人保护,价值导向这样的大词。
同时,我们也客观承认,尽管这是优爱腾的重点发力内容,但除此之外,长视频平台也在其他的内容领域和综艺类型方面做着全方位的努力尝试。
借由耽改剧和流量明星运营工业化的风潮,本节旨在指出,长视频影视行业对确定性存有着持续追求。
这种追求本身并没有错,但唯市场论的倾向却将带来巨大隐患。
一方面,随着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互相促进,这种确定性的追求,将如同飞轮一般将单一维度的类型模式越放越大。
这既不利于平台之间的差异化竞争,更不利于整体消费市场的培育。
事实上,在长视频消费领域中,绝大多数男性观众已经主动或被动的离开了。
他们一部分埋头于《亮剑》、《武林外传》等经典老剧中不厌其烦地N刷,另一部分则完全沉浸在游戏里。
摘掉“互联网”的帽子“何事最难为?”
“认识你自己。”
——《名哲言行录》
整个行业,包括媒体、资本市场以及从业者自身,很可能都对长视频平台有一个严重的误判。
即在属性归类上,以互联网产品的性质对其进行对标。
因为是互联网产品,所以适当的亏损是可以接受的。
为什么?
因为未来可能产生规模效应。
同样,因为是互联网产品,因为规模效应的产生是所有人都在拼命吹嘘的大饼,所以DAU、MAU、ARPU,就成了极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但事实已经证明了,作为互联网产品,或者说社区/平台/渠道,长视频平台的产品黏性几乎为零。
用户如同游牧民族般,逐水草(优质内容)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