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6100字 | 阅读23分钟每次想坚持做成一件事|做事总想放弃,怎么办?( 二 )


两者主要涉及「马斯洛需求论」中的高度不等 。
诱因往往是建立在某种「内容」上 , 这种内容往往在外界成为公共可交流的语言系统 , 成为广义的语义中的一部分、如:知识 , 视频 。
简单来说 , 你看到的某个信息进而持续关注此类内容 , 它就会引导你行动的指令 。
譬如:很多人想买某件商品(课程) , 进而在刷信息流社交平台时会经常看到「该商品相关信息推荐」 , 然后强化你的动机 。
本文大概6100字 | 阅读23分钟每次想坚持做成一件事|做事总想放弃,怎么办?】可动机(motivation)真的会因为强化而采取行动指令吗?并不是 , 心理学中它还包含一种最令人讨厌的东西 , 叫做「欲求」 , 它会持续强化一个人想要的可能性 , 进而转化成欲望 。
那情绪起到什么作用呢?实际上 , 它是行为的监督者 , 就像我们的父母 , 老师 , 上司;当人的行动满足欲望时就能给予奖励 , 而反之未满足时就会得到惩罚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神经解剖学家PaulMacLean博士提出的三重脑概念中指出 , 人主管喜怒哀乐的「感性脑」本性属于热爱幻想沉浸美好事物 , 希望得到奖励而非惩罚 。
这在多巴胺的驱动下 , 进而造成行动指令发生变形产生「获得的幻觉」 , 因此才会形成「行为认知失调」(CognitiveDissonance);那些不能失调的事物往往都有很快得到特质 , 如吃甜品 , 喝可乐 。
总结而言 , 内驱力其实是种意识力量 , 源于从小到大积累的整个「经验」「心理体验」的人脑反应而已 。
每个人的总量会因为基因特质与后期训练有「强与弱」的区别 , 但关键在于自身如何分配内驱资源 , 我们只有掌握形成的根本因素才能加强其「能量」 , 并把它激活 。
本文大概6100字 | 阅读23分钟每次想坚持做成一件事|做事总想放弃,怎么办?
文章图片
再说后者:什么是习惯?
首先你怎么界定「习惯」 , 多数人会说它是「积极养成」的生活方式 , 这是来自于惯性的定义;如同上述内驱力产生的行动指令 , 掌握一门语言 , 学会一个技能 , 理解一个理论 。
进一步说:没有后天环境的塑造 , 这些思维与行为不会自然形成 , 但你会发现学习一门技能达到熟能生巧植入心智 , 似乎并非那么容易 , 原因是我们也许对习惯的形成有所误解 。
心理学中把新的习惯分为两方面:
1)自动化
2)后天习得
前者你只需要消耗更小动能的意识或注意力资源 , 就可以快速自主执行重复思维与行为 , 例如:刷牙 , 洗脸 , 甚至对母语的理解 。
后者 , 我把它称之为「受控化」;你需要意识的参与 , 不能快速并自主的执行的思维与行为 , 需要耗费认知资源及注意力进行控制才能完成 。
如拍视频 , 写脚本 , 甚至对外语的理解 , 可能投入巨大时间还不一定完全掌握 。
在现实中 , 想要把某件事培养成习惯很难 , 为什么?因为人随着年龄增长那些停留在脑中的长期记忆(知识 , 认知)很难让你融入新的思想 , 进而无法「重塑」 。
这就好比曾经你做某件事每次遇到困难总想退缩 , 每次遇到棘手问题就拥有暴脾气 , 而非冷静处理一样 。
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改变 , 怎么办呢?根本在于「遗惯」连根拔起那些旧行为与认知 , 按照梯度依次进行 , 它包含三个维度:1)感觉 , 2)欲望 , 3)情绪 。
首先在接受到某种事情的指令后 , 人往往会基于行动的动机驱动对此有新的感觉产生 , 它呈现「不拒绝 , 不表态」状态 。
一个简单案例 , 如我说:
“你觉得现在做短视频还有机会吗”?你会得到两种不同答案 , 但实则「确定的行动指令」已经在你心智中形成 , 你只是想看看别人怎么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