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群|快手求变

快手又变了。
在外界的印象中,早在进入2020年时,“变化”就成了快手的核心词之一。与“春晚”这个国民级IP绑定,冲刺3亿DAU,电商业务持续破圈。突飞猛进的成绩背后,隐藏的是快手这家企业飞速进化的组织能力。在今年初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后,快手提速的态势并没有减弱。从其在登陆资本市场时的定位——全球领先的内容社区和社交平台来看,快手也有着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就在不久前,快手以一封内部信打响了新一轮组织变革的战役,公司首次设立事业部制度。电商与商业化两个内部孵化的项目终于正式单独成为事业部来发展,这既是对其过去业务发展的认可,也直通向未来。
在这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后,快手无疑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向高效率组织进化,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快手组织大调整9月28日下午,当大多数人已经开始筹划愉快的国庆假期安排时,一封邮件悄然的送抵快手员工们的邮箱。邮件的内容事关重大,这是成立10年来的快手首次设立事业部制度。
具体而言,这次调整后快手将电商业务、商业化业务等升级为电商事业部、商业化事业部,并与国际化事业部和游戏事业部并列为快手四大业务部。
这场调整实际也在内部讨论许久。调整过后,主站产运线负责人为原产品负责人王剑伟,电商事业部负责人为原X7业务负责人笑古,商业化事业部负责人为原商业化业务负责人马宏彬,国际化事业部负责人为仇广宇,游戏事业部负责人为徐杰。
这样的区隔也顺理成章,按照快手的规划,这将使其在业务上更好的形成闭环,而原本设立的研发、数据分析、PMO等中台职能部门,为了更好的服务各个业务部门,都将对应拆分至各业务事业部,加强业务的闭环打造能力。
与此同时,成立主站产运线,负责产品运营相关工作,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生态,实现产品、运营、增长的一体化协同。
此次拆分出的四大事业部,原本在快手内部都是十分重要的明星业务板块。电商和商业化自不用说,一直是快手重要的增长引擎。同时,快手的海外及游戏业务也在迅速发展。
事业部制度意味着什么?在调整为事业部制度之前,快手的组织架构一直偏职能导向,公司的组织构成分别是研发线、产品线、运营线、财务线、HR线等。核心特点是公司自上而下按照相同的专业领域,把部门、中心等组合起来。
而事业部制架构的公司,往往是按照产品、服务、业务集群或利润中心来组建部门,如今的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都采用的是这个制度。
两种业务模式无论优劣,但对于公司而言,不同的发展时期则要选用不用的制度。
在创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快手遵从的都是自然生长的产品法则。为了避免影响用户体验,快手一度对商业化十分克制。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18年,当年度短视频大潮风起,外部竞争环境激烈,多个新业务也在快手内部长了出来,商业化业务和电商业务便是最佳代表。此后,2018年也被外界称为快手的商业化元年。
在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时,快手就披露了其商业化收入的进展。其中,2020年上半年的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22.5%,接近2019年全年数据。
线上营销服务对应的正是快手营销平台。2019年,快手营销平台正式升级为磁力引擎,旗下已经覆盖广告产品、商业服务工具和平台。
电商业务则为快手提供了另一个增长极。作为内部孵化出来的创新业务,电商业务在快手内部很长一段时间都用“X7”这个业务代号。在此后两年间,电商业务进展迅猛。
体现在收入表现上,2020年更是快手电商业务和商业化业务的分水岭,飞速发展的同时,其规模也不断壮大,无论是业务成绩还是人员规模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并且这种增长的势头一直延续到了今年。根据快手今年的二季报,上半年快手电商GMV超过2640亿,线上营销收入186亿,其中二季度线上收入占比已达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