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端产品的增长实践( 四 )


我们如果把所有的定义全部列举出来,就可以看到不同状态之间的流转关系,从而去甄别当前的业务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一条线上的数据已经画满了,你就知道原来自己的新用户变成一个成熟消费用户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一。
那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下一步的诊断就是看这个用户群都经历了哪些关键行为。比如说没有成长成功的用户都经历过的步骤:

  • 在推荐tab里面没有任何点击行为,说明你的推荐不准,没有任何一本书击中他。
  • 有过点击行为,但是每一本书的阅读时长都很短或者阅读章节都没有超过一章,就说明书的质量不行,没有一本能让他看下去。
  • 在你的推荐环节,你的书封和标题让他产生了误导,点进去之后却发现第一章说的并不是这回事。
所以通过他经历的每个行为,你都可以甄别出他到底因为什么产生了一个状态的流转。
这个方法论说上去非常简单,但是实际做起来非常难。我在实操的时候,第一步就把我平台用户做了一个这样的行为具体分类,大概统计出了一万多种行为。
这么多的用户行为,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状态的流转,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进行下一步。
所以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你这个圈圈定义的颗粒度到底怎么选取的问题。如果选的太细,你会觉得看不懂,如果选的太粗,依然看不懂。
那多少个合适?我的建议是你有多少个运营同学就画多少个圈。每人认领一个是比较科学的方式,这背后其实就代表你在诊断所有业务的问题。
3)平台工具的全局视角
dC端产品的增长实践
文章插图
当你前面有了整个业务增长的视角,以及你也知道当前的业务到底哪里有问题之后,你可以用很多的方法策略去完善你整个增长的流转,那这时候就需要非常多的工具去辅助你。
做工具非常难,但就像我前面讲的,复杂事物最大的特征是需要能量支持。公司可能一听到我说要做系统做工具,我就没有资源,没有人,没有钱做这些事情。
但我觉得应该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选择的。我们也一样,在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时候,依然会选择边开飞机边换引擎的操作方式。所以我们需要有把自己每个动作变得系统化和工具化的意识。
其实图片上大部分的策略和工具大家都很常用的,我的建议是全局策略管理是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经常做运营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我们的工作分工会导致每个人关注的不一样。比如说有人做红点,有人做复式,有人做福利,有人做专题活动,彼此之间其实没有太多的信息交流,自己做自己的那一块。
每个人分群都有自己的视角,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百分之九十的运营同学的资源,都与你的是同一波人,就是你全部升级到新用户里面的百分之一的人。因为从增长的结果导向来看,大部分资源会集中在容易出效果的工作上,基本上只要投放给活跃度和忠诚度高的用户,表现都不会差。
所以当你看到平台上每一块的运营效果都很好,但是整体上却没有任何变化,数据也没有涨的时候,问题就很有可能是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了同一波用户上。
如果我们没有系统工具去帮助诊断资源是否不均衡的问题,也需要有数据的视角去观测这个问题。
2. 知易行难,亲测才有效和行业里的很多人交流时,你会发现模型跟理论非常容易理解。但当你真的去上手的时候,可就会发现别人的成功案例在我这里就是行不通,甚至产生负面效果,更不用说有没有能进行实验的平台支持,所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跳出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