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计|国产EDA现状与困境:40%环节仍是空白!如何突破?( 三 )


对于国产EDA厂商来说 , 要想从国外EDA厂商手中抢下客户 , 还面临着客户数据迁移的难题 。
如果客户长期使用国外的EDA工具 , 就会积累很多的底层数据 , 主要就是PDK , 特别是对于模拟芯片来说更为关键 。 比如台积电 , 一年可能会发布多个工艺节点 , 每个工艺节点又会有不同的分支 , 所以总的PDK可能有几千个 。 国内很多晶圆厂的各个工艺也只提供三大EDA公司的PDK , 其他都不愿意提供 , 因为他也要投入 。 这时候 , 客户想要迁移到国产EDA工具 , 就必须要解决PDK问题 。 因为PDK不能直接拿来用 , 一方面有加密的问题 , 另一方面还有知识产权的问题 。 所以 , 必须要重新来做一套 , 非常的耗时耗力 。 这也是国产EDA工具在推广过程当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
从设计者角度考虑 , 从一个EDA公司平台迁移到另外一个EDA平台的时候 , 工具卖多少钱不重要 , 怕的是原来底层积累的东西迁移不过去 , 那个代价比买EDA的代价要大很多 , 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

△芯启源产品市场总监胡侃
芯启源产品市场总监胡侃认为 , 这其实是国产EDA生态的问题 。 “不管是EDA的标准化 , 还有很多处理器的开源组织 , 都不是我们自己的 , 没有标准化就面临很多客户使用的时候会产生壁垒 , 厂家不一样 , 标准知识不一样 , 文件都不一样 , 不可复用 , 这个使得产业落地非常有挑战性 , 怎么打通这个生态 , 怎么构建国产EDA生态很重要 。
4、人才缺口问题
国产EDA要发展 , 离不开人才 。 但是目前国内的EDA人才比较缺乏 。
根据招股书显示 , 国内最大的EDA厂商华大九天截至2021年12月31日 , 员工总数也只有660人;概伦电子截至2022年6月30日 , 在职员工总数为294人;广立微截至2022年6月30日 , 在职员工总数为102人 。 相比之下其他数十家国产EDA厂商的员工人数大多不到100人 。 照此估算 , 目前已有这些国产EDA厂商的员工总数恐怕仅有不到3000人左右(赛迪智库数据显示 , 2020年本土EDA企业总人数约为2000人) 。
需要指出的是 , 本土EDA厂商当中这不到3000人的从业人员 , 其中大约仅有2500人是研发人员 。
相比之下 , 头部的EDA厂商当中 , 仅Synopsys一家EDA企业的全球员工数就超过了13000人 , 达到了本土EDA产业的从业人数4倍以上 。 即使规模相对较小的Siemens EDA , 全球员工总数也有6000人以上 。
另外 , 目前国内很多EDA公司都还是各做各的 , 存在着重复投入和浪费的问题 。
二、国产EDA如何破局?
以上提到了国产EDA面临的很多问题和挑战 ,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呢?

1、实现EDA全流程覆盖:需投入200亿元、3000研发人才、5年时间

如何打造EDA全流程?行芯董事长兼总经理贺青认为 , EDA企业应该从点工具上突破 , 并争取客户的使用以获得迭代;对于行业而言 , 应思考如何“连点成线” 。
对于国内目前比较欠缺的数字全流程EDA工具方面 , 贺青表示 , 基于目前的行业发展 , 通过国内EDA厂商协作的方式 , 大概还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打造一套完全国产化的数字EDA全流程工具 。
按照EDA行业的正常的经验 , 一个工具从开发到出来成熟 , 变成产品有5年 , 但是现在由于外部形式变化 , 所以迫使国内需要加快一点 , 所以过去两年左右开始布局 , 再加两年左右基本可以成熟 。 这可能是必须要走的路 。
但是 , 数字全流程只是一个方面 。 从整个国产EDA全流程覆盖的角度来看 , 设计、制造端 , 还有应用端 , 所有的东西都要全部覆盖 。芯智讯从业内多位专家处了解到的看法是:“国内涉及到制造、封装层面布局的企业还不多 , 很多都是刚刚起步 , 五年时间属于基本的要求 。 而且五年内要想真正做出来 , 还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才行 , 这个资源也不仅仅是有钱就行 , 也不是说有足够数量的人才就行 , 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高层次人才行 。 未来五年内把这个事情做好 , 预计每年要投入40-50亿元(至少200亿) 。 人才方面 , 国内要把EDA做全 , 3000的研发人员是起步要求 , 加上其他的销售、行政等配套人员 , 差不多要4000人 。 但是目前 , 国内的EDA人才是比较紧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