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贵州母校演讲,以“咖啡”与“浆糊”揭秘华为人才之道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徐汉雄
9月2日 ,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来到贵州都匀市 , 与母校都匀一中和都匀三小的师生共上开学第一课 。 孟晚舟回忆了在都匀的学习生活 , 以“读书万卷 , 咖啡千杯”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
孟晚舟说 , 学生时代 , 我们渴求知识 , 用万卷书籍来丰盈认知和思想;步入社会后 , 我们慢慢认识到“孤举者难起 , 众行者易趋” , 任何一点进步都需要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 , 每一次与他人喝咖啡的机会 , 就是一次难得的思想交汇 , 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来打开自己之思路 。
在这场演讲中 , 孟晚舟提了不下十次“咖啡” , 还谈到了华为的“浆糊”哲学 , 核心是价值创造、价值分享、共有共享 , 保护每一个贡献者的合理利益 , 形成一个集群 。 华为用“浆糊”哲学粘接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 , 也粘接了成千上万的外部优秀人才 。
孟晚舟回贵州母校演讲,以“咖啡”与“浆糊”揭秘华为人才之道
文章图片
孟晚舟演讲(图片来源:都匀一中微信公众号)极目新闻采访人员注意到 , 孟晚舟提到的“咖啡”与“浆糊” , 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 , 如何凝聚人才 , 集众人智慧 , 以走得更远 。 所举的例子与感悟 , 都是为了强调一个主题:解决一切问题和难题的根本在于人才 。
孟晚舟说 , 华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 无论是过去、现在 , 还是未来 ,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皆人才 , 开放是根本” 。 今天的华为 , 作为行业发展的出题者 , 要用世界级难题来吸引和成就世界级的人才 。
人人皆可为师 ,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孟晚舟说 , 华为全国各地的园区里有各式各样的咖啡厅 , 在这里 , 你可能会偶遇公司高管 , 正在接受访谈;可能会看到外国面孔 , 正在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他们的观点;也可能会发现一群年轻人在白板上推演公式 , 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激烈辩论 。
即便近几年 , 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华为依然建设了许多园区图书馆和咖啡厅 , 依然保持在员工激励、荣誉表彰、繁荣园区等方面的投入 。
孟晚舟说 , 科技公司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是创新 , 而创新之源来自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 。 未来不是省出来的 , 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 。
热火朝天地讨论、思维火花的碰撞 , 往往是灵感的源泉、攀登的起点 。 如今 , 华为在很多大学校园里或者高校附近 , 建立了“黄大年茶思屋” 。
孟晚舟说 , 华为鼓励员工走出办公室 , 与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一起喝喝咖啡、聊聊思想 , 共同探讨产业的方向与未来 , 甚至是全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
华为鼓励每位员工多读、善思、能辩 , 从悠久而璀璨的人类文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 , 从他人和行业的优秀实践中寻找突破的方向 , 打开思维的天花板 , 这是“点”的开放;
华为倡导每一位员工与内外部专家多喝咖啡、交流思想 , 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 , 这是“面”的开放;
华为把先进论文和技术难题公开发布到网上 , 欢迎行业和社会合力推动、互相启发、竞相破题 , 让创新的力量奔涌向前 , 这是“场”的开放 。
华为努力营造从“点”到“面” , 再到“场”的开放 , 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 共同来解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
孟晚舟回贵州母校演讲,以“咖啡”与“浆糊”揭秘华为人才之道
文章图片
孟晚舟回母校(图片来源:深圳商报)孟晚舟还举了个喝咖啡的例子:2019年 , 一位博士生毕业后加入华为 。 他的研究方向是“类脑智能” , 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 2020年起 , 他经常在茶思屋和高校老师、学生喝咖啡、聊技术 , 也和不同部门的专家探讨学术、联合攻关 , 甚至还把市场人员、潜在客户也拉进来 , 进行前沿技术的推广和联创 。 一年多的时间 , 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 。 他的团队与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 发表了10多篇论文 。 面对累累硕果 , 他感叹道:“茶思屋的咖啡 , 都是汗水和火花调制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