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步并非线性,而是螺旋式上升

人工智能进步并非线性,而是螺旋式上升
文章图片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吉祥物“威客兄弟”萌态可掬
自从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彻底引爆全球对于会思考机器的热情后 , 人们对人工智能(AI)的关注一直没有退烧 。 无论如何 , 那个备受期待的“超级AI” , 如今看起来依然在路上 。 那么 , 在我们等待的日子里 , AI领域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该如何看待AI研究的前进速度似乎与想象有落差?能接近人类智能的所谓“强AI”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带着这些问题 , 采访人员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策吾 。
采访人员:AI的研究 , 现在是不是在向着接近人类智能的“强AI”坚实迈进?如果用一张曲线图描述技术演进的态势 , 那么这根曲线是加速向上 , 还是蜿蜒曲折?是不是会时常遭遇难点?
卢策吾:强AI、通用智能是大多数人工智能研究者的梦想 , 但是说实话 , 其中难度非常大 。 研究者的确都在做坚实的努力 , 但进步并不是线性的 , 有时候是一分努力一分收获 , 有时候十分努力都不一定有一分收获 。 这种节奏 , 其实和其他自然科学比如物理学的进步是相似的 。 最近几年 , AI研究突破的曲线的确有放缓势头 , 但对研究者来说 , 这不一定是坏事 , 因为任何大的理论进展 , 一定都是在突破重大瓶颈之后取得的 。 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机会 , 并不一定是机会 。
说到AlphaGo , 其实它并没有在最基础的理论方面提出太多原始创新 , 它更接近一次AI技术的综合性应用 。 对普通人来说 , AlphaGo似乎很强 , 但实际上这并不代表其智能程度很高 。 AI研究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莫拉维克悖论” , 简单说就是:对人类而言非常难的任务 , 机器可能轻而易举;反过来 , 人类觉得很简单 , 对机器却相当艰难 。 几年前 , 当AlphaGo、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等吸引大量媒体关注时 , 的确给公众留下了具备人类智能的超强AI很快就会出现的感觉 , 但事实并非如此 。 炫目的东西往往会造成错觉 。 对大部分研究者来说 , 外界的关注度并不能左右研究的动力与热情 , 我们不会因为关注降温而改变研究的节奏 。
采访人员:过去一年左右 , AI研究领域有什么值得关注的进展?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什么变化?
卢策吾:最直接、肉眼可见的变化 , 应该是AI生成图像方面的进展 。 过去 , AI在生成文本方面已具备了很强能力 , 但如今 , 只要给AI输入一句话、几个关键词、几张图片 , 它就能很快自动生成漂亮的视觉艺术作品 , 可以根据你的要求来定制艺术风格 。
实际上 , 从学术角度看 , AI生成图像方面的研究并不是最近才有的 , 它的种子大约是在六七年前种下的 。 从第一篇相关论文发表 , 到后来通过其他研究者的跟进、上千篇文章的迭代 , 终于进化到现在这个水平 。
随着技术进步 , 可以预见 , 未来一到两年内 , 没有美术基础的人很可能得到傻瓜式的AI工具 , 可以在它的帮助下进行绘画创作 。 这项技术可能会对广告、视觉编辑等行业带来很大帮助 , 甚至可能影响到美工这个职业的前景 。 但是 , 它无法取代真正的艺术家 。
从我个人来看 , AI研究另一个很有希望的方向 , 同时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 , 就是“具身智能”(EmbodiedAI) , 也就是“具有身体的智能” 。 过去很多AI的训练 , 是通过外界输入数据 , 比如图像、文本 , 某种程度上 , 就像是让一个没有身体的AI通过看电视来学习 。 如果给AI赋予一个身体 , 它就可以与环境产生更多交互 , 可以在这种交互中完成自我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