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我有一只 3D 打印的机械臂( 四 )


靖天先天缺失左手手腕及手掌部分 , 但他有 8 个展翼计划为他 3D 打印定制的义肢 。 「他已经是专业的义肢测试员了 , 每次出新的版本都会给他寄一个 , 我们也家访过很多次 , 他都快成我们的成员了 。 」苏江舟笑说 。
南南也收到了展翼计划寄来的新版本义肢 , 「好用一点」 , 偶尔用来锻炼肌肉 。 现在南南会用自己「小手」和朋友打射击游戏 , 骑滑板车 , 他喜欢大疆的机甲大师 , 还学了配套的编程课 , 他梦想当科学家 。
南南佩戴3D打印义肢|展翼计划宣传片截图

南南和大部分使用者义肢使用频率都不高 。 儿童时期的义肢作用主要在于「锻炼」 。 展翼计划所制造的机械义肢属于「牵引式机械义肢」 , 通过残疾人剩余关节进行机械驱动 。
张延说 , 「义肢不是让他一天到晚带着的 , 有建议时长 , 也要在各种场景里配合使用 , 真的高频用在各种生活场景里 , 成人使用的肌电义肢都做不到 。 」
除了锻炼肌肉 , 义肢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和家长一个心理上的安慰 , 「我不再残缺 , 我也可以体验完整的手的感觉 。 」
「科技不是万能的」张延说 , 「推广一项有积极影响的新技术固然令人兴奋 , 但真正了解和进入之后 , 你会发现它的局限性 。 」这需要一段认知的调整过程 。 「对一个事物从最无知的乐观 , 到已知的悲观 , 再到已知的乐观 。 」
几年间 , 展翼计划还做了很多有关「Tech For Good」的项目 。 帮助脑瘫儿童写字的 3D 打印握笔器 , 联合推出盲人无障碍游戏编程 , AI 人脸识别寻找走失儿童等项目 , 给手臂肌肉力量不足的人使用的 3D 打印洗头器等 。 这些构思中的大部分都是张延提出来的 , 「一开始他们都觉得我瞎搞 , 」他说 , 每一次 , 他都「说服」了大家 , 积极推动 , 最终成型 。
张延相信科技对于「for good」的推动力 。 「只有科技先行了 , 才能推动商业和公益 , 而在商业运作下 , 技术也会更加成熟 。 」

成为「契机」 苏江舟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 , 进入中国航天研究院工作 , 做 3d 金属打印相关工作 。
用同样的技术 , 在工作日 , 他是一名科研者 。 在业余时间 , 他作为一名公益人 。 「同样都是 3D 打印技术原理 , 航天器想顶天 , 义肢可以接地 。 」
在研究院 , 苏江舟和同事们突破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 , 挑战最高的难度 , 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 但在展翼计划 , 他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 , 用技术满足不同人的具体需求 , 「有很直接的被需要感」 。 「也许这些技术是低端的 , 但它确实是一些人的切身之需 , 这都是科技的力量 。 」
张延也相信商业的力量 。 他在自己的笔记里写下 , 展翼计划作为「社会企业」 , 虽然是一个公益项目 , 但它需要依靠「一套合理的商业模型能够获得收入 , 保证项目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 。
「公益有很多达成的手段 , 以前大家都用无偿捐助的形式来实现公益目的 , 那叫慈善 。 但是后来发现 , 时间久了大家很难坚持下去 。 于是发现 , 用商业的手段似乎可以提高很多效率 , 大家也可以更持续地产生社会公共利益 。 」
展翼计划商业回血除了一般的基金会模式 , 还有自己的教育产品 。 他们为学校定制培训项目 , 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 , 引导学生学习 3D 打印制作义肢 。
从无知的乐观到已知的悲观中 , 展翼计划经历了几次大的目标转变 。
最早 , 展翼计划想做一个中国的 3D 打印义肢社区开源平台 。 但刚开始做就发现平台并不好做 , 能开源的技术也并不好 。 随后展翼计划逐渐转变成了集中式的运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