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互联网大佬爱写书( 二 )


这本书的火热程度甚至比周鸿祎的互联网方法论还高 , 在当当、京东、亚马逊等平台创下了每12秒卖1本、15天150万电子书销量及被158家海外公司哄抢版权的记录 。
按理来说 , 雷军依然是大哥 , 然而《参与感》这本书虽然是由雷军亲笔作序 , 但外界记住的却是执笔者黎万强 。


因为这本书 , 人人都知道小米成功的关键是营销 , 而营销的关键不是雷军 , 反而是黎万强 , 被视作小米最会营销的人 。
非常巧合的是 , 2014年底黎万强就以中年危机的理由 , 突然宣布闭关 。 业内普遍认为 , 黎万强所著的《参与感》 , 让雷军没了参与感 , 并且他所定调的营销已经超越了雷军推出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 。
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具体有多少 , 我们不得而知 , 但可以窥探到的是 , 从2015年开始 , 雷军本人及小米内部 , 其实就不太爱提“参与感”这三个字 , 以及那本书了 。 即使是对外宣传 , 也鲜少提及 。
到今天雷军终于自己提笔 , 写出了《小米创业思考》 , 从自己的学生时代创业走到金山软件生涯 , 从带着金山上市到创办小米 , 从带着小米沉浮十年到如今投身汽车行业 , 在书中雷军几乎写完了最关键的前半生 。
某种程度而言 , 这本新书不仅是为小米在宣传上造势 , 也是在为雷军寻找丢失多年的那份参与感 。
二、会写的段子手们
与雷军的内敛憨厚不同 , 周鸿祎是活跃在互联网CEO界的段子手 , 而他写的两本书 , 基本都是在恰当的时间点 , 为360和自己获取大量关注 。
第一本就是2014年出版的互联网方法论 。
据周鸿祎所说 , 写这本书是基于两点 。 一是因为太多传统企业大佬找他咨询什么是互联网 , 他脸皮薄 , 问的人又多 , 干脆就写成一本书 , 谁再找他讲他就送本书过去;二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将“流氓软件”安在他的头上 , 他想通过这本书向外界解释 , 自己和360从来不耍流氓 。
他把写书比喻成向传统企业与创业者发枪 , 即把思想、价值观、方法论分享出去 , 如同《让子弹飞》中给别人发枪 , 从而发动大家去打一场人民战争 。
在这本书为周鸿祎带来一大波关注后 , 当年底 , 周鸿祎就宣布360要回归手机市场 , 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 , 还在深圳腾讯大楼旁边盖了一座自己的楼 。 他在向360公司全体员工发的内部信中 , 叫大家带上AK47 , 跟着他到南方做手机 。
那时候 , 周鸿祎和360风光无限 ,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搅动中国手机市场一池春水 。
第二本书是2017年发布的《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

周鸿祎没少为这本书宣传 , 发布会选在京东总部举行 , 他还发微信给俞敏洪让其帮在微博上推广 。 很多企业家都看了老周的这本书 , 比如俞敏洪 , 比如刘强东 , 比如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梓木 , 而王梓木不仅自己读 , 他还给华泰保险高管买了一批 。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 , 360就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 , 那么一本书的含金量有多少?资本市场很给周鸿祎面子 , 当时借壳回归后的四天时间里 , 江南嘉捷直接实现四连涨停 。
当年的新书发布会上 , 周鸿祎提到了罗永浩 , 他说自己是互联昂CEO里比较会说段子的 , 但是比罗永浩还差一点 。
罗永浩是个妥妥的网红 , 2008年创办的牛博网关闭时 , 他的好朋友冯唐让他别写书 , 因为在中国靠写书过日子的人不超过20个 , 于是他开了个英语培训公司 。 但出版社看中了他的网红效应 , 希望他以在全国各高校的巡回演讲为基础 , 补充一些成长经历 , 出一本励志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