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目新闻又到开学季|开学季来了 腾讯首席科学家分享科研经历:珍惜天赋,用“勤奋”去灌溉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又到开学季 , 一批青年人站在了人生的重要交叉口:迈入大学、考研考博 , 都意味着一段新的人生篇章即将开启 。 面对未知、充满挑战的“新世界”该如何出发?
近日 , 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AILab及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首次回顾了自己的科研历程 , 分享了做好研究和技术需要的工匠精神(“W.T.O.”理论) , 为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青年人寄言 。
据天目新闻采访人员了解 , 张正友为腾讯AILab及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 , 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 此后在法国南锡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 之后在在法国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国家研究院(INRIA)工作 , 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科学家和高级研究科学家 , 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相关工作已近四十年 。 在他看来 , 科研人、技术人必须具备工匠精神 , 他将之总结为“W.T.O.”理论 。 “W”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 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也需要一万小时的锤炼才成为世界级大师;“T”也被称为钉子理论 , 要往深的地方钻下去 , 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O”来描述一个人的认知边界 , 要对未知世界保持好奇 , 不断拓展 , 同时聚焦 , 并提高获得能力的能力 , 终身学习 。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又到开学季|开学季来了 腾讯首席科学家分享科研经历:珍惜天赋,用“勤奋”去灌溉
文章图片
W:顿悟时刻的奥秘 , 灵感来源于持续的积累
一万小时定律最早由瑞典心理学家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AndersEricsso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 。 埃里克森和他的两名同事在顶尖水平的柏林音乐学院展开了研究 , 为什么进入学院的人都是“天才级”的人 , 但最后他们有的成为了音乐老师 , 有的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师?研究发现 , 那些成为世界级大师的学生都花了至少一万个小时去训练 。 这说明 , 这背后的差别并非天赋所致 , 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精进技能 。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珍惜天赋 , 并用勤奋去灌溉它 , 才能开花结果 。 ”
张正友认为 , 这个理论是有脑科学实验支持的 。 一个人的智力在链接神经元的突触 , 而突触的强度不是一成不变 , 具有可塑性(neuralplasticity) 。 通过训练 , 有用的突触就会被加强 , 无用的突触甚至被修剪掉 , 使得大脑工作的效率更高 , 消耗的能量更少 。 英国神经学家DanielLevitin和诺贝尔奖获得者HerbertSimon也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 , 去理解和掌握一种认知复杂的知识或者技能 , 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
“Ahamoment , 顿悟时刻 , 是每个真正做研究的人都在等待的瞬间 。 我相信大家都在期待这种喜悦感的来临 。 ”张正友说 , 在很多人看来 , 灵感是一瞬间的事;但在他看来它是在漫长等待后冒出来的“种子” , 需要长久的积累和等待 。
“在我年轻的时候 , 差不多两年才会发表一篇论文 , 这个频次在学界并不算高 。 但是 , 每个论文到现在为止都是有影响力的 。 我认为 , 静得下心 , 沉得住气 , 才能做出来影响行业、甚至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 。 ”当然 , 他表示 , 他讲的勤奋 , 并不是拼命 , 不是瞎忙 , 而是高效、专注地利用时间 。
T:面对“焦虑” , 成为一颗能扎得牢的“钉子”
“我以前和我的学生们多次讲过这个‘T’理论:垂直那根线代表知识的深度 , 横的那根线代表知识的广度 。 我用钉子打比喻 , 如果垂直那部分很短 , 就变成大头钉 , 很容易被拔出替换掉 。 如果垂直那部分很长很粗 , 就成为一颗能扎得牢的‘钉子’” 。 张正友说 , 所以要往深的地方钻下去 , 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