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实验:宣称“超长续航”蓄电池,部分内置二手电芯存隐患( 二 )


而保护板的质量可以说是整个电池的最后一道防线 。
秦方圆举例说 , 以电动汽车为例 , 其蓄电池一旦有任何问题 , 主控制板会立马检测到并进行报警、制动等一系列动作 , 给车主逃离和做决断的时间 。 但电动自行车的保护板功能只是“切断电流” , 如果它本身质量有问题 , 就连切断电流这个底线都守不住 , 危险可想而知 。
此次拆解的22块蓄电池保护板设计简陋 , 秦方圆以经验判断 , 多数情况下它们恐怕难以起到“控制”作用 。
另外 , 对于蓄电池来说 , 熔断器也是一个重要装置 , 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 , 熔断器可以产生热量使熔体熔断 , 把电路断开 。 消防专家介绍 ,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不少都发生在电池充电时 , 电池如果已充满但还继续充电 , 就会导致电池内压升高、升温 , 熔断器就是用来感知“过充”并断电的 。
但在此次已经拆卸的22个蓄电池中 , 只有5个装有熔断器 。
实验人员随机抽取其中一个蓄电池在专业空间里做了“过充”实验 , 在被过度充电后 , 电池突然瞬间爆炸 , 紧接着才冒烟、起火 , “几乎不给人反应的时间 。 ”秦方圆说 。
消防实验:宣称“超长续航”蓄电池,部分内置二手电芯存隐患
文章图片
8月25日 , 实验人员向采访人员展示 , 虽然还未使用 , 电池的焊接点已经生锈 。 新京报采访人员郑新洽摄
问题3
做工粗糙产品介绍中甚至有错别字
蓄电池出自“小作坊” , 是多位实验人员在拆解过程中的最直观感受 。
拆解前 , 这些蓄电池外表崭新、设计美观 , 一般外壳为金属质地 。 但内部撬开后 , 多数电池的绝缘外壳都是塑料片拼接而成 , 彩色胶带绕圈捆绑将外壳缠在电池四周 。
“有点像拆快递 , 撕开一个胶条头 , 绕几圈解绑后 , 电池、排线、保护板、各种接线就全部展示在你面前了 。 ”秦方圆说 。
新京报采访人员发现 , 拆开的电池内 , 减震装置、电线规格 , 电池串并联手法全都不一样 。 以连接单体电芯和保护板的排线接口为例 , 有的电池通过手工焊接来连接 , 有的电池则只用螺母固定 。 就算是同为手工焊接法 , 手艺也不尽相同 。
秦方圆拿出两组电池给采访人员对比 , 其中一块工艺粗糙的电池 , 焊接点已经生锈 , 轻轻一抹 , 手指上便沾上金属锈迹 。 而螺母固定的电池安全性更差 , “经过颠簸或者风吹日晒 , 螺母容易松动 , 造成短路 , 而且金属螺母本身也是一个电阻 , 电流通过时加大损耗 , 产生热量 。 ”
做工细节埋下的隐患不仅仅是这些 , 消防专家还发现过更危险的情况 。
每个方形单体电芯都有一个泄压口 , 如果电池出现故障 , 多数时候会升温 , 电池里的电解液遇高温发生化学反应 , 会产生气体 , 这些气体为爆炸创造了条件 。 “如果气体能通过泄压口排出去 , 即便电池起火 , 也不会爆炸 。 ”
按照这个原理 , 合格的电池组装时 , 会把泄压口朝外 , 方便气体排出 。 但实际拆解过程中 , 实验人员却发现 , 有的电池在排列组装时 , 每个单体电芯的泄压口相对着排布 , 一旦发生故障 , 电池面对面“对冲” , 冲击力加倍 。
为了展示单体电芯发生危险时的爆燃的力度 , 8月25日 , 实验员在专业实验空间内对一块单体电芯进行了挤压测试 。 电芯固定好后 , 压力装置慢慢靠近并对其正面挤压 , 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 , 电池瞬间发生爆炸 , 然后浓烟、明火向外冲射 , 实验过程中电池正负极的最高温度都超过了400摄氏度 。
还有些粗糙的加工让人“哭笑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