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们,第一个被抛弃( 二 )


简单来说 , 泡泡玛特或是整个潮玩行业的处境就是 , 可能暂时没人买 , 但我还得硬着头皮继续做 , 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 要做得更好 , 就自然会涉及源源不断的成本投入 , 同时带来积压的库存 , 等到消费者购买意愿再次转暖的时候 , 才能看到回头钱 。
虽未有最新的盲盒销售数据披露 , 但回看这几年来盲盒市场的走势 , 2019年 , 也就是泡泡玛特靠盲盒吸金13.59亿元的那一年 , 算是盲盒的高光时刻 。 当年 , 天猫国际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中显示 , 我国每年有20万消费者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 。
随着盲盒概念的普及 , 以及新入局者的不断增加 , “万物皆可盲盒”成为趋势 , 泡泡玛特虽已经积累起一定用户心智 , 但也很难抵抗盲盒消费者忠诚度不高的宿命 。
“新鲜度很重要 。 没玩过的时候觉得很新鲜 , 新消费者就比较多 。 但随之会出现硬核粉丝和普通消费者的分化 , 泡泡玛特的规模扩大 , 主要不是来自于硬核群体 , 而是来自于普通消费者 。 ”顾江表示 , 硬核群体对于泡泡玛特的破圈、宣传和维系很有价值 , 但由于大部分人没那么硬核 , 所以很容易流失 。
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潮玩和盲盒相关报告中也指出 , 中国盲盒行业发展会遭遇到用户流失风险的挑战 。 数据显示 , 超过3成受访网民认为盲盒噱头过大 , 产品本身缺乏实用性 , 超过2成用户认为价格不合理 。
除了价格 , 消费者抱怨的还有质量和服务问题 。 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反映 , Dimoo新款的品控不好 , 经常遇到上釉不匀、有污点划痕的情况 。 还有一位消费者表示 , 最近一段时间泡泡玛特的操作让很多玩家不满 , 售后慢不说 , 他还举例 , 在展会才能买到的吊卡(指明盒 , 价格通常比盲盒贵) , 被直接放到直播间促销的满赠里面 , 让苦心去展会收吊卡的玩家很不平衡 。
值得一提的是 , 盲盒还有一个隐秘的价值点 , 就是在二手市场 。 但最近的情况是 , 二手市场也不香了 。
龙龙曾在泡泡玛特消费了三万多块钱 。 他的习惯一般都是“端盒” , 即一次性买一整套 。 比起单独抽盒的消费者 , 龙龙这样的玩家大多是看准了热门盲盒在二手市场的溢价空间 , 以及隐藏款的升值空间 。 行情最好的时候 , 他在二手平台能一百多块钱出掉一个热门款盲盒 , 翻倍赚 。 “有一款69块钱买的 , 出的时候240块钱 。 但这一款现在已经跌到100出头了 。 ”他已经是半退坑状态 , “现在往外清盒 , 十块钱一个 , 十个还得给人包邮 。 ”
社交平台上 , 和龙龙一样退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 曾经的顶流Molly , 甚至被一些人挂出不到20元的价格 。 就连最近泡泡玛特推出的某款新品 , 有网友说“可以去二手平台买更便宜的 , 不用非去店里买 。 ”二手市场从“炒高价”到“薅羊毛” , 这一变化或许可以说明潮玩盲盒已经逐渐“老去” 。
有业内人士曾向开菠萝财经透露 , 一般来讲 , 一家潮玩公司单价几十元的盲盒主要是为了给公司带来健康的现金流 , 而真正的利润空间、可持续性还要从相对高价的收藏玩具及其他产品中来 。 放在泡泡玛特身上 , 盲盒、手办、BJD、衍生品四块业务 , 不能只指望盲盒一个 。
泡泡玛特们,第一个被抛弃
文章图片
政策层面也对盲盒这种销售形式做出监管 。 今年1月 , 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了泡泡玛特与肯德基联名盲盒销售中的争议 , 存在诱导消费者超额消费 , 获取限量款盲盒 , 加剧粮食浪费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