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从UGC出发,就连YouTube也或将转向PGC( 二 )


其实 , 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如今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处境 。 以B站为例 , 当下其与YouTube相似的地方在于 , 由于过去一直以优质的PUGV内容见长 , 同样凭借着早期“自由、多样化、个性”的底色 , 聚拢了大量的用户和创作者 。
即便是在爱优腾等视频网站用户增长放缓的近年 , B站的月活、日活用户 , 以及用户使用时长 , 仍保持着不错的增长速度 。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 从2018年一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 , 连续17个季度B站的月活和会员数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 目前其MAU已接近3亿(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 。



为了扩大付费用户数量 , 目前B站除了采买诸如动漫内容资源外 , 也先于YouTube开始了自制内容的探索 。 此前在2020年三季度 , B站的自制综艺《说唱新世代》与自制剧集《风犬少年的天空》双双出圈 , 付费用户数量也在该季度环比增长16.28%、达到1500万 。 而就在不久前 , B站也已开始低调测试面向UP主的付费视频模式 。



但与绝大部分收入依赖于广告的YouTube不同 , 事实上在2019年第四季度之前 , B站的游戏业务还占据着其超过50%的收入 , 当时即使是没有广告收入 , 也依旧能为用户提供丰富且免费的视频内容 。
然而随着游戏收入占比的不断下降 , 用户增值服务收入和广告收入逐渐成为B站的营收主力后 , UGC或许难以为其带来更多收入 。 毕竟随着用户对内容需求的增多 , 以及内容创作者数量的不断增加 , 在内容从二次元、鬼畜 , 拓展到更多类型的过程中 , 必然会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 , 而平台想要保持内容整体的优质显然远比想象中要更难 。
而通过诸如与MCN机构合作 , 扶持官方号、明星工作室 , 以及鼓励更多PUGC、PGC内容的创作 , 对于平台来说无疑将会是更为求稳的举动 。
事实上 , 优质内容往往就意味着产出时间更长、频率更低 , 个人创作者往往也并不具备这样的高质量持续产出能力 。 而为了扩大内容生产的规模、在确保内容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 , 自然而然也就出现了平台助推PGC , 以及个人创作者签约MCN机构、或是组建专业团队的现象 。



哪怕创作者选择“单干” , 如果不是出于“为爱发电”这样的理由 , 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多 , 难点也远不只有“创作灵感”以及确保稳定的更新频率等方面 。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 , 丰富的UGC内容才是YouTube、B站等平台 , 有别于其他视频网站的特色 , 比起专业、精致且批量的产出内容 , 更具创意的UGC内容往往也会更加吸引 , 还迎合了用户更为碎片化的内容消费习惯 。 就如同快手的slogan一样 , “拥抱每一种生活”与“给予每个人发声的机会”所表达的含义如出一辙 , 都强调创意、真实感 , 以及未经雕琢和打磨的生活感 。



但此事的另一面 , 其实就是所谓的“土味”、“搞笑”等泛娱乐类内容 。 并且必须要承认的是 , 如今“跟风”与“模仿”仍是大多数中短视频UGC内容的流量密码 , 而在算法推荐下 , 也更容易出现蹭流量、蹭热度的粗制滥造及同质化问题 。 毕竟优质的原创内容 , 通常是供不应求的 。



其实从B站也已推出竖屏短视频story模式就不难发现 , 对于创作者相对更为专业的这个平台而言 , 其不仅有更多的版权剧、自制内容 , 而且还试图实现“向下兼容”的内容趋势 。 而这也已然说明 , 消费内容的群体有很多类型 , 平台同样需要尽可能地兼顾更多用户群体的需求 。
但无论UGC、PGC、PUGC , 还是专业版权类内容 (OGV , 即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 , 对于平台来说或许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 能够吸引用户观看、被更多用户消费的内容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