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网络平台贩卖窃密设备:充电宝水杯都可能被改装成“间谍”设备( 三 )


张仲凯认为 , 在全国公安机关“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 , 此类“间谍”商品仍然屡禁不止 , 对此类商品和商品销售者的打击 , 仍存在一定难度 。
“在高压打击态势下 , 此类商品的销售方式更隐蔽 , 通过改变关键词 , 或从线上交易转为线下交易 , 使得公安机关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的难度加大 。 ”张仲凯说 , 此外 , 此类商品通常由日常生活用品改造而成 , 普通公民缺乏专业知识 , 安全意识不足 , 难以发现被不法分子甚至熟人定位、窃听 , 而未能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 甚至在其发现时 , 个人隐私已被窃取 , 而设备已被取回或销毁 , 进一步加大了惩治的难度 。
在谢澍看来 , 在当前网络犯罪猖獗的环境中 , 窃听窃照往往并非个体行为 , 极大可能只是网络黑灰产犯罪的一环 。 打击窃听窃照非法追踪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 需要进行全链条惩治 , 不仅要打击窃听窃照行为本身 , 还要对其上下游犯罪进行甄别 , 包括制造、销售窃听窃照器材以及安装、录制、上传、牟利变现的黑灰产业链 , 应当严厉打击、综合整治 。 并且 , 打击和整治不能局限于个案 , 应当多机关形成合力 , 由点到面实现全链条惩治 , 由个案入手 , 顺藤摸瓜牵出整个黑灰产业链 。
“网购平台应当加大管理力度 , 一旦发现‘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明目张胆地销售平台禁止的窃听、窃照设备的店家 , 应当按照平台管理规则进行处罚 。 ”谢澍说 , 对于此类商品的打击难度主要在于线索的获取 , 相关平台一方面应当及时对用户举报进行反馈 , 一方面应当主动地、常态化地对相关商家的销售记录进行核查 。
张仲凯则建议 , 市场管理部门要切实堵塞入口环节的监管漏洞 , 遏制充电宝窃听等黑产发展势头 。 相关部门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 切实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及预防知识 , 避免个人隐私被窃听、窃照、非法追踪 , 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