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创业者|硅光芯片逐梦人甘甫烷:15年领悟学术到产品( 二 )
“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 , 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工程技术才会使它更加伟大 。 ”从二极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光子芯片的工程技术触发点在于2004年英特尔在《自然》发表文章 , 第一次真正使用CMOS工艺实现硅光子器件 。 “那时候用CMOS工艺做出的硅光子器件带宽只有1G而已 , 但那是历史性的突破 。 ”
科技的发展需要延续摩尔定律 , 工程技术使得量产成为可能 , 光子芯片异军突起同样离不开应用驱动 。 数据暴增对光子技术的需求大规模增加 , 带宽需求是底层逻辑 。 元宇宙驱动真实世界虚拟化 , 将一根头发丝数字化 , 一阵风吹过数字化的头发还要晃荡 , 这就需要很大计算力和传输能力 。
光子芯片何时能够像电子芯片一样无处不在?他预测再过30年、40年有机会 , “那时候应用大规模起来了 。 ”
三次创业 , 梦想终入现实
硅光子产业化的梦想推动了甘甫烷先后三次创业 。
2000年甘甫烷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 , 前往MIT(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 “对于我来说 , 把一项技术变成一个产品 , 能够应用 , 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 进MIT的第二年 , 甘甫烷就想创业 , “MIT的创业氛围很好 , 它很鼓励你把技术转化为产品 , 有各种比赛、会议 。 ”当时他的导师有两个研究方向 , 一是做基础研究 , 另一个是硅光子的产业化 , 甘甫烷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 2007年博士一毕业 , 他一头扎入创业 。
虽然没有任何经验 , 甘甫烷还是通过MIT的渠道拿到一笔融资 , 在美国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硅光子公司 , “那时候我们就想做光电集成 , 替代CPU 。 ”
现在回想起来 , 甘甫烷觉得那时的自己对公司真的一无所知 , 除了一腔热血和一项技术 , 什么都不懂 , “没有管理、没有文化 。 ”再加上当时硅光子产业链和市场也尚未成熟 , 公司并没有如期成长起来 。
2009年他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希望能够积累沉淀自己 。 但他觉得第一次创业也教会了他很多东西 , 譬如“跟市场更接近一点” , “如果不重视市场 , 就会拖很长时间 , 投资人的钱也会有烧掉的一天” , 还有公司管理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 使得日后他在创立赛勒时更早地重视这些问题 , 包括在赛勒创立之初便引入了专业的管理团队与自己搭档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可以用来形容甘甫烷的第二次创业 。 2014年 , 一位朋友找到他 , 想利用硅光子的感知能力做工业检测设备 。 甘甫烷一听心里想 , “工业传感都是土不垃圾的 , 又没啥高技术 , 做起来还不容易嘛 。 ”
甘甫烷用了三个月就做出来了 , 但交给对方后发现根本用不了 。 “它不是个产品 , 它是个样品 。 样品是学术的结果 , 仅仅有功能 , 一旦上规模生产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 ”而产品必须匹配客户需求 , 客户的使用场景环境很复杂 , 高温、高寒都可能影响产品的使用 , 产品需要保持质量的稳定性 。
甘甫烷花了三个月时间研发样品 , 但之后又耗费了两年时间才把样品最终进化成产品 , 实现量产 。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还只是理论 , 这次创业让他真正实践了产品如何满足市场需求 。 “做技术的人总想要追求更高的技术 , 完美的产品 , 一方面是真做不到 , 另一方面即便做完之后其实也未必是客户需要的东西 , 闭门造车没有意义 , 你必须匹配场景 。 ”
甘甫烷形容自己的第一个公司是典型做学术 , “自己忽悠自己”;第二个公司是做产品 , 小试牛刀;“第三个公司我想产品和技术都要做 。 有一种说法是第三个公司成功率最高 , 我希望是这样 。 ”
- VR|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正常眼睛尺寸的VR设备了
- 科学家|中国“诺贝尔奖”揭晓,三位科学家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
- 谷歌地图正在被抛弃,但创业者们却用地图玩出了花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图说: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唐勇 新民晚报...|科技节红毯秀星光熠熠 有“一家两代三位科学家”组合
- 密钥分发|我国科学家实现误差容忍高安全量子密钥分发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图说:基于无机塑性材料的超薄热电器件实物图及器件性能 采访对象供图新民...|上海科学家研制0.3毫米超薄π型柔性热电器件 为柔性
-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张立辉8月18日|我科学家揭示人B细胞受体复合物组装分子机制
-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艺术家关于宇航员探索火星的构想。|科学家找到火星制氧新方法
- 在美华裔科学家命运“重大转变”?
-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李楠)近日|我国科学家研究解析苹果转座子插入调控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