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云计算的大门依旧没向雷军敞开( 四 )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来自内外部的挑战 。 一方面 , 由于行业的普惠性要求云厂商必须具备全生命周期运营的能力;另一方面 , 在当前经济形势的压力下 , 政务端更希望效率至上 , 将钱花在刀刃上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倒逼云厂商由竞争走向生态合作 。 如阿里云推出的“百城计划” , 通过建设密集的分销网络 , 基于伙伴的能力界面 , 由阿里云去主动适配适配伙伴的需求 。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 , 被回到“生态”的问题时候 , 蔡英华用一句中国古话给出答复:“术业有专攻” 。
这意味着 , 在扩张之后 , 大厂逐步也意识到成本问题 , 开始以利润为优先级 , 只做自己擅长的事 。
而生态 , 对一向标榜自己为“独立云服务厂商”的金山云来说 , 是一个重要的缺陷 。
当巨头走下神坛 , 中小云厂商要过苦日子一个更不能忽略的现实是 , 就连云计算巨头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
财报显示 , 阿里云已连续三个季度营收环比负增长 , Q2季度 , 阿里云收入只同比增长10% 。 财报中这样解释 , “一个头部互联网客户”逐渐停止其国际业务使用阿里云服务 。
在业绩交流会上 , “逍遥子”认为 , “云”不是周期性的机会而是结构性机会 , 因此阿里未来会抓住“朝阳产业” 。
【金山云|云计算的大门依旧没向雷军敞开】腾讯云的速度也渐渐慢了下来 。 第二季度财报显示 , 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 , 其中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 。
一个关键的原因指向整体环境的变化 。  无论是大厂还是中小云厂商 , 都不约而同地转变“规模”的话术 , 迈向“价值”、“高质量增长“与“长效增长” 。
但掩盖在“价值”之外的 , 其实是巨头们在非互联网市场新一轮的竞逐 , 这依旧是一个关于速度的故事 。
当上云的驱动力逐步转向产业数字化 , 头部厂商往往会基于自身的生态建设与IDC资源差异 , 在细分领域构建不同的能力圈 , 去满足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 。
巨头间的种种动作已释放出上述信号 。
如阿里云宣布“Back to Basic”的策略后 , 疯狂对外输出技术能力 , 近期拉上小鹏建设了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 。 在7月 ,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宣布成立政企业务线 , 这一组织架构的变化被外界视为正式集中攻打“To B、To G市场”的信号 。
对金山云而言 , 这一趋势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
正面是 , 凭借着在金融、医疗等领域的标杆案例 , 金山云有望进一步扩展市场份额 。 同时 , 由于缺乏生态属性 , 金山云更希望企业端使用多云策略 , 换言之 , 金山云可作为“被集成”的对象 , 主动输出核心技术能力 。



但硬币的反面是 , 在阿里云等头部厂商的围攻下 , 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价格战 , 这依旧是一条用规模换利润的路线 。 同时 , “被集成”也是大多数中小云厂商选择的路径 , 这意味着金山云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 , 以颠覆性的技术构建核心护城河 。
无论如何 , 对金山云而言 , 第一步是要跨过“中间状态” , 这当然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
但如果横向对比 , 留给金山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同样信奉长期主义的AWS从0开始到盈利花了10年 , 阿里云花了12年 , 而今年恰好也是金山云创立的第十年 , 可无论从营收 , 还是战略 , 它依旧没能找到进入头部阵营的钥匙 。
当一个行业被无数人看好 , 吸引着无数玩家入局 , 一个身处其中 , 且已成立十年的企业 , 注定要拿出新的故事 。 王育林曾说: “云计算没有边界 , 要一直往前走 , 所以是一场长跑 , 当你知道还有15年高速成长期时 , 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 。 只要按照既定战略 , 顺势而为 , 继续坚持和专注 , 就能跑得又快又稳 。 ”